昨天看到朋友圈一位朋友发了条信息,看到这条信息后心里想了很多,有欣喜有焦虑。感觉养老从业者的意识在提升,已经意识到危机感了。当初之所以说“永辉爱康,为爱努力,让生活更美丽”这句话,我已经意识到养老这个行业不是那么简单,应该从生活角度来思考工作,这样才能有长远的发展。朋友的原话如下:“总觉得快递公司和地产公司提供增值养老服务,无往不利。京东门店和58到家合作入户服务,压力好大。干掉我们的不一定是同行!”后面朋友的评论里有这样一句话:“要论哪类公司和职业最熟悉老人与社区,非他们莫属。这也是很多社区驿站倒闭活不下去的原因。没有客户基础,不了解客户需求,没有信任度。”这句话很值得用心思考。真的应该从生活的角度来思考配合国家政策服务养老产业。否则到了最后只能出局,稀里糊涂的出局。
面对养老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内不缺乏情怀,不缺乏政策,不缺乏情感,不缺乏温度。都在探索养老的盈利模式,好多养老从业机构不盈利,工作开展不起来或者开展不顺利,他们缺什么?缺钱缺资源还是缺人?到底缺什么?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最起码不缺乏资源,不缺乏市场,不缺政策扶持,主要缺一种意识,社会意识形态认识上有偏差,导致工作中出现尴尬的局面。我不赞成这个词“养老的盈利模式”,应该换一个词“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模式”,这样的词更适合当下环境。思考中凡是把资金放在第一位的思路都是幼稚的,思考中凡是把老人当消费人群的思路是不成熟的,思考中凡是忽略老人家属的思路是错误的,思考中凡是把老人当病人的思路是可笑的,思考中凡是想借助国家政策渔利的思路注定要撞墙,思考中凡是忽略社会发展谈养老结局注定是失败的。
如果把养老当做一个行业来解读,这个行业的宗旨就是服务老年群体的生活,让老人生活更美丽,没有其他,仅此而已。这个行业上游是各种适老产品生产者,下游就是老人生活,中间是针对老年人的各种生活服务。有了这样的大概认识再聚焦自己的工作,在行业中定位自己的方向,就会有发力点,不会有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估计现在好多从业机构会有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他们缺乏一种宏观的生活认识,思路里面商业意识太强,忽略了老人们生活的年代,忽略了老人们的故事,忽略了老人的精神世界,我们现在服务的这群老人是一代有故事的人,是伴随着国家一起长大长老的人,他们是社会发展的见证者缔造者,无论这个老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他们身上的故事不可多得,未来这群老人会成为社会宝。在一部分人的认知中,一谈到老人就是弱势群体,就是孤寡群体,就是老弱病残群体,这跟我们现实生活中传递关于老人的生活概况有直接关系,媒体报道中的侧重面我们应该懂,这也是影响我们正确客观认识老年人的一个因素,不能忽略的一个因素。在一部分人的潜意识中健康老人的生活往往被忽略,因为老人生活没有困难,所以被忽略,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如果不能客观认识老年群体,只会徒增养老行业的压力,只会增加生活负担,再有力量的拳头只会打在棉花上。
其实面对老年群体生活我还有很多话想说,养老话题描绘的是一个宏伟工程,这个工程每个人都得参与,每个人都必须经历,无论年轻与年老,都得为这个工程添砖加瓦。从现在开始,如果一部分人意识到老人的精神价值,健康老人的价值,并把这种意识融入生活,相信生活是美丽的。最后还想说一句话,关于养老这个话题,应该侧重如何延续健康老人的生活状态,如何提高改善困难老人的生活现状,其实老人们的要求并不高,尤其眼前的这群老人,因为他们苦过,累过,即使生活再困难也能坚持。需要我们做的就是给出力所能及且很自然的关怀与帮助,在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
朋友圈那句话可以理解,当下这个大环境竞争很激烈,但是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不会认为在被打劫,而是认为好多人在帮你,帮你一起努力完善老年服务。有危机感是对的,但注意力会回到:努力做好自己。
永辉爱康,为爱努力,让生活更美丽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