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力量中,中小企业是主力军,也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 在3月5日发布的2022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数字经济”与“中小微企业”成为报告关注的重点。
围绕数字经济,报告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
报告还从多个方面提到了对中小微企业的重点帮扶,例如,在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上,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围绕金融支持,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 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此外还提及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作为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中小微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提升市场活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用数字化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培育更多“专精特新”,是壮大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通路之一。工信部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监测显示,我国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两化融合的水平分别从2017年的49.2%和38.1%,提升到2021年的55.7%和51.9%。
如何进一步激活国民经济“毛细血管”,更好地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今年的两会上多位不同领域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关注了数字经济以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两个话题,并提出建设性思路,方向涉及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更好提供金融支持与融资服务、深化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
其中,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拟提交的书面建议之一,就涉及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他看来,当下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正处于系统化、全方位融合的关键时期——随着技术革新,人机交互界面正在迭代,孕育着新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机会;传统产业被数字化带动激活,涌现出大量新型平台和业态等等。
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院院长刘尚希呼吁,进一步提升中国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鼓励头部企业持续强化基础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等。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则关注发展数字经济过程中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问题。他提到,一方面传统产业中一些技术水平比较低、知识结构比较落后的群体,面临被替代的风险;另一方面数字技能人才面临供给短缺 。他建议加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培训链创新融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岗位人才供给适配互相促进;全面提升数字技能和人才分布的区域均衡性等。
作为数字经济中的主力,中小企业不仅是产业链供应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创新与提升市场活力的重要动力。但无论推进数字经济虚实结合,还是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都是长期而系统性的工程。尤其是中小企业自身还面临如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就提到,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难点是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创造条件要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作用。王一鸣指出,通过供应链,龙头企业的数字化平台可以向中小企业开放,进而降低成本,帮助中小企业参与到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大型行业企业应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带动和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尤其是帮助和服务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成为“隐形冠军”和“配套专家”。他还建议政府和相关协会共同建立“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指数”,为评估中小企业发展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平台,切实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会转、不敢转”的问题;以及科学精准制定帮扶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包括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完善信贷支持政策、畅通市场化融资渠道等助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