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癫痫患者抑郁症管理

频道:行业资讯 日期: 浏览:613

成人癫痫患者抑郁症管理

编者按

癫痫患者常可出现精神合并症,常见的为情绪障碍和焦虑障碍,而在心境障碍中,重度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共病。癫痫如合并抑郁症以后,常可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还可能会使患者的自杀风险增高,因此需要对成人癫痫患者抑郁症的管理引起重视。

癫痫伴抑郁的症状

在癫痫患者的抑郁症状中,常见的症状为食欲下降、精力下降、睡眠障碍、兴趣减少、自杀行为等,通常躯体症状较为少见[1],并且抑郁的发生通常也与癫痫的类型相关,最常见的为颞叶癫痫伴抑郁,而全面性发作较局灶性发作患者发生抑郁较少[2]。然而根据抑郁发生时间与癫痫发作的前后关系,癫痫伴抑郁还可分为围发作期抑郁、发作间期抑郁,围发作期抑郁还包括发作前抑郁、发作后抑郁,发作前抑郁一般表现为情绪症状在癫痫发作数小时至3天前出现,发作前24小时症状明显加重并持续至发作后数天至一周;发作后抑郁出现在癫痫发作后72小时之内,常与发作后焦虑、发作后植物神经功能症状伴随出现;发作间期抑郁独立于癫痫发作,见于2/3 患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最大[3]。

癫痫伴抑郁的筛查与诊断

癫痫伴抑郁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癫痫控制和生活治疗的提高至关重要,ILAE通常建议所有新诊断癫痫的患者都应进行抑郁筛查且每年筛查一次[4]。临床上大多使用NDDI-E量表(图1)进行筛查,使用该量表通常可排除抗癫痫发作药物引起的情绪改变[5]。而C-NDDI-E通常为该量表的中文翻译版,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已经在中国癫痫人群中得到验证,建议将分值大于12分定为筛选癫痫伴抑郁的分界值[6]。如果患者的抑郁症状比较明确,持续时间大于2周,同时伴有严重失眠、精神痛苦显著、严重影响躯体疾病治疗或康复、共病药物滥用、伴有双相情感障碍、有自杀倾向,一般需要请精神科医师会诊或转诊,癫痫伴抑郁的具体诊疗流程如图2。

图1.NDDI-E量表

成人癫痫患者抑郁症管理

图2.癫痫伴抑郁的诊疗流程

癫痫伴抑郁的管理

在对癫痫伴抑郁的患者进行管理的时候,部分癫痫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因此需要注意抗癫痫药物对情绪的影响,同时还要对抑郁症进行相关的治疗。

1、抗癫痫发作药物对情绪的影响

癫痫伴抑郁的患者在使用抗癫痫发作药物的时候,应该考虑部分抗癫痫发作药物对情绪的影响,此类患者应该避免使用对情绪有不良影响的抗癫痫发作药物,同时在使用有稳定情绪作用的抗癫痫发作药物的时候也应该谨遵医嘱,但是需要注意不要过快的进行药物减量。如果患者在更换药物的过程中出现抑郁症需要遵医嘱继续使用原来的抗癫痫发作药物或者可以加入一些有稳定情绪作用的抗癫痫发作药物。根据相关指南指出,巴比妥类、托吡酯、左乙拉西坦等药物通常对情绪有不良影响[7];而丙戊酸钠具有情绪稳定的作用,可同时用于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8];拉莫三嗪通常可改善癫痫患者的抑郁症状。

2、抑郁症的治疗

(1)药物治疗:癫痫伴抑郁的患者在临床上应该进行密切监测以及心理支持治疗。ILAE精神病委员会工作小组发布成人癫痫伴抑郁的医学治疗临床实践推荐,如果患者是轻度抑郁,可将心理支持治疗作为一线治疗,可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药物;如患者是中度或者重度抑郁,也可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但是使用的时间应该比轻度患者要长。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常具有不易诱发癫痫发作、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等优点。

(2)非药物治疗:研究显示,癫痫伴抑郁的患者可适当进行认知行为疗法,通常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癫痫发作担忧、认知以及生活质量等情况,对于女性和癫痫联合用药患者的效果更为显著[9]。同时电子化认知干预也可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从而改善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态;对于重症、难治性抑郁的患者,可使用电休克疗法;患者还可适当进行运动,可提高5-羟色胺水平、改善患者心境。

总结

由于生活当中癫痫患者并发抑郁症较为常见,因此家属在生活中应该多多关注癫痫患者,平常可让患者适当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如可带患者做一些益智的游戏,多多关注患者的情绪。在进行认知行为疗法的同时还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可多鼓励患者,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其出现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 Thome-Souza MS, Kuczynski E, Valente KD. Sertraline and fluoxetine: safe treatments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epilepsy and depression. Epilepsy Behav, 2007, 10: 417-425.

[2] Hermann BP, Riel P. Interictal personality and behavioral traits in temporal lobe and generalized epilepsy. Cortex, 1981, 17: 125-128.

[3] Swinkels WA, Kuyk J, van Dyck R, et al. Psychiatric comorbidity in epilepsy. Epilepsy Behav, 2005, 7: 37-50.

[4] Kerr MP, Mensah S, Besag F, et al. International League of Epilepsy Commission on the Neuropsychiatric Aspects of E.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linical practice statem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neuropsychiatric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epilepsy. Epilepsia,2011, 52(11): 2133-2138.

[5] Mula M. Developments in depression in epilepsy: screening,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xpert Rev Neurother, 2019, 19(3): 269-276.

[6] Tong X, An D, Lan L, et al. Validation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Neurological Disorders Depression Inventory for Epilepsy (CNDDI-E) in West China. Epilepsy Behav, 2015, 47: 6-10.

[7] Andersohn F, Schade R, Willich SN, et al. Use of antiepileptic drugs in epilepsy and the risk of self-harm or suicidal behavior. Neurology, 2010, 75(4): 335.

[8] Liu HY, Potter MP, Woodworth KY, et al. Pharmacologic treatments for 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 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11, 50: 749-762.

[9]Feng HX, Wang MX, Zhao HM, et al.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on anxiety, depress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epilepsy. Am J Transl Res, 2022, 14(7): 5077-5087.

编辑 | 世杰

排版 | 世杰

审核 | 暖暖

成人癫痫患者抑郁症管理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