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 Image 3 Image 3 Image 3

未来城市即智慧城市

频道:行业资讯 日期: 浏览:1033

刘泉

无人驾驶来了,街道怎么办?创新人群出现,CBD怎么办?工作回归社区,住区如何承载?技术发展为城市带来更加难以全面认知的发展方向,城市空间与城市生活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城市创新正在悄然发生。

未来城市即智慧城市

在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空间的组织形式与内涵必然发生改变,新的空间场景、空间产品、空间模式开始出现。

笔者认为,城市空间正在与技术要素有机结合,并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探索新的城市空间服务场景,新的城市空间产品,以及在新场景和新产品支持下的新空间发展模式。可以预见,未来的智慧城市空间将更加多样与多元,城市样貌将会发生巨大变化。

目前,从国内外的研究及实践来看,以智慧技术应用为重点,探讨未来城市中TOD该如何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较为主要的观点主要包括两类,差异较大。

部分研究提出未来城市中,TOD将是空间规划中具有核心价值的结构要素。也有研究认为,未来城市在自动驾驶技术逐步成熟的趋势下,空间规划可能形成去TOD化的趋势。

这两种论述可以作为认知TOD发展趋势具有代表性的两个视角,通过对二者内涵异同的解读,可以总结出未来城市TOD规划的发展趋势。

未来城市的理想逐步向智慧城市的共同目标汇集。从新城市主义的TOD模式,发展到精明增长(区域城市),再到低碳生态城市,最后到绿色智慧城市,反映了规划理论认知的演变。未来城市即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对“生态城市”“绿色城市”“低碳城市”等一系列概念的延续。

首先,由于城市轨道建设的生命周期绵长,耗资巨大,影响深远,TOD模式的价值很难被迅速替代。日本建筑师内藤广认为,轨道站点地区的开发建设是百年大计,在未来城市建设中,轨道站点依然担负着作为重要节点的作用。基于此,“日建设计站城一体开发研究会”认为,未来城市的结构将以网络化的TOD模式为基础,提出应该将大城市看作是TOD集合体。

其次,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逐步社区化、单元化发展成为新趋势,在低碳生态发展的理念下,这些社区单元的交通多以轨道公交为主,TOD模式依然是主要的开发建设模式和空间组织模式。

西班牙巴塞罗那首席规划师比森特·瓜里亚尔特提出,未来的城市结构应该是社区型都会。日本著名规划大师大野秀敏提出,2050年的东京应该基于TOD理念塑造“纤维城市”,网络化的TOD结构反映了缩小时代的城市愿景。

再次,智慧技术与TOD模式的结合,促进TOD规划形成新的发展,正成为TOD规划探索的新方向。如美国丹佛市将智慧技术与TOD规划相结合,提出未来TOD社区(Future TOD Community)的概念。日建研究会认为智慧城市时代,TOD将充分利用智慧技术,从站城一体走向站城人一体的TOD4.0时代。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提出,新建类试点以重大项目、轨道站点为载体,采用TOD开发模式。

笔者认为,TOD模式在未来城市新模式中依然具有生命力,如雄安新区启动区和浙江省未来社区等具有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特征的规划设计,均对轨道站点地区十分重视;另外,也有部分TOD规划建设项目开始尝试利用智能技术和结合智慧城市理念的实践探索,如深圳西丽高铁站地区的建设等。

笔者认为,TOD化与去TOD化两种论述的一个共性是,二者均强调在未来城市规划建设中,站点地区的开发建设不能仅仅依靠轨道公交汇聚客流的带动作用,而是要在公交导向以外主动求变,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即未来的TOD模式不能仅仅以轨道公交为导向进行开发建设。

在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强调TOD化的论述中,并非是单纯在城市结构中强化轨道站点的中心作用,而是希望强调TOD地区内涵的主动变化,补充公共交通引导形成的传统商务、商住功能以外的新发展模式。

所谓TOD4.0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轨道站点地区将增强站点作为出行节点这一基本作用以外的其他附加价值,TOD不再仅仅是承载交通功能派生出来的各种功能的叠加,而是能创造出原生价值,主要包括将站点地区从服务轨道出行为主,转变为集聚人、事、物的公共中心节点,增强站点地区的地域化和个性化特色。

TOD模式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框架。未来,在中心城市核心地区,如CBD等地区,以容纳创新人群且具有体验经济特征的新一代综合体为核心。

随着智慧城市三元融合体系的发展,城市居民工作生活方式必将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必然产生新的空间场景需求。这些空间场景并不局限在交通、医疗或居住等特定领域内,而是形成具有多种交织功能的融合场景。空间规划应利用新的智慧技术,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规划设计形成丰富的空间场景创新应用。

(作者系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智慧城市与未来社区实验室主任)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