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明
去年底,一款名为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横空出世。这款当今最火爆的AI语言模型,出乎意料地“聪明”:它不光可以用来回答客观问题、撰写新闻、聊天、写代码、查找代码、改论文、写文案、拟发言稿,甚至还可以创作诗歌、散文、小说。因此,有人担心,ChatGPT如此狂飙,作为人类写作佼佼者的作家,会否“被出局”?
ChatGPT,能量超群,智压群芳。作为自然语言处理(NLP)中一项引人瞩目的重大突破,此公阅览了互联网上几乎所有数据,并在超级复杂的模型之下进行深度学习。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智慧、思维方式的核心体现,因而语言处理被称作“AI皇冠上的明珠”。而ChatGPT的“过人”表现,被认为可能是迈向通用型AI的一种可行路径——作为一种底层模型,它让人类领教了深度学习中“规模”的厉害!
ChatGPT的睿智与灵活,源于它已经学习和汲取了超多网上的文学套路,这就使它具备了摆脱一个人类作家创作惯性的能力。毕竟,不少作家很多时候还是会受限于既往自我的创作惯性,但ChatGPT不同,它大可从整个人类的数据库里抽象出超多的原型,无限多地在原型里去做排列组合的工作,从而让文本生成无限多的分支结构,这也正是ChatGPT比人类作家技高一筹的厉害之处。科幻作家陈楸帆披露,他2020年就在用相当于GPT-2.0的模型来写科幻小说了。那时简单的人称它都搞不清楚,人物关系里面谁是谁,彼此的联系是什么,很容易搞混或者颠倒。但到了GPT-3.5,在一个序列里,你给它一个环境或背景去做续写,它前后的连贯性就能够保持得非常好,甚至还能给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转折,且带有更深层的文学意味。这就是说,ChatGPT可以成为人类写作的助手,甚至还可以成为某些写作者作弊的帮手。
ChatGPT作为一种新的工具,其自身因具有某种专业特长而催生一种新的文明。如果说“知识就是力量”,那么作为一种新知识产物的ChatGPT,它对文学、对作家造成的挑战,就是人类发明的不可小觑的科技成果。在信息高度密集、数据规模空前扩大的ChatGPT面前,漫道寻常之人,饶是擅长创作的作家,也会感到自己知识的有限和表现的平庸,在心态上会产生“本领恐慌”。诺伯特·维纳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曾预测,自动化机器将会对语言、法律、社会政策、工业和人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不能排除一种可能:如果有一天,作为AI产物的ChatGPT能够生成思想,它能提供的就不光是娱乐消费文化产品。当它学习了足够海量的东西之后,也许它可以在自己写作的文本内暗藏了某些深邃无比的思想密码,这些思想密码人类无法以自己的有限的知识储备加以识别,也许人类会在浑然不觉间令自我在精神上受到影响,发生价值观的改写或扭转,对自我和外界的认知产生某些质的改变,这都不是没有可能的。须知ChatGPT是一个有着绝对的耐心的事物,它是一个AI,它的互动逻辑决定了它一旦在人类的提示下,就能调动自身的知识、思想、艺术、技术等等储备,创作出令人类震惊的文学作品来。
一般而言,ChatGPT对于水平一般的作家和写作者,可能会构成威胁,甚至可以淘汰许多平庸的作家和文学写作者,取代这些在文坛混日子的“坐家”。作为人类创造的诸多写作软件之一,ChatGPT的惊人文学写作能力令人侧目,也值得重视。ChatGPT的海量信息存储令人敬畏,足以超越许多人的文学写作水平,但相对一流的经典文学还存在不小的距离。这段距离,不是高科技手段、大数据集成可以弥合的。再发达的AI以及ChatGPT也不能替代人类作家和人的文学创作,正如再好的代餐,也不会比土地里长出来的五谷杂粮更符合人类需求。相比人类作家的创作作品,ChatGPT创作的小说也好,散文也好,诗歌也好,都只是零食,它可能是美味的、新鲜的、独特的,但绝对不会像人类作家笔下或键盘上的那些最真实、最生动、最个性化也最具人类共性诉求的语言文字创造。
具有较强实力创作文学精品乃至经典的文学写作者,应该不会因为ChatGPT的出现而心慌意乱或心灰意冷。何也?概因ChatGPT无法取代那些擅长于研究生活、洞察人性、深刻思考、不断创新的作家群体。这样的作家,积极主动与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的人类进行思想的、心理的、精神的深度交流,这种交流产生的碰撞、共情和共鸣,是极具个人化、个性化的艺术独创,任何其他力量都不可能把它偷走或予以复制。退一万步讲,等到有人把它复制出来,将之置换为AI的产物、ChatGPT的数据库存,那就意味着这些成果已成为明日黄花,而新的创造永远都会走在机器的前面。
从写作层面分析,人类写作的高超之处在于,其生物学基础更为发达、细腻、敏感、多元。ChatGPT的创作能力源自学习,源自已知,是基于既有的资讯来形成和表达一个新的文本,形成一部新的作品,但这种创作本质上不能算是创新,而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守旧。
比如,人可以吃喝拉撒,恋爱结婚、人类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这种物理性的肉身本能以及由此带来的丰富复杂的人类思想、情感,是ChatGPT无缘享有的。ChatGPT只能模仿人类的这些情绪、触感、视觉、听觉,它本身不具备人类的基本功能,就算它在未来的某一天具备了,也不可能变成人类,依然会有它的软肋和短板。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ChatGPT生产出来的文学作品,可以曲折婉转、震魂慑魄,但难以与人类作家创作的人物、故事、细节相抗衡。
高科技不等于高文化,大数据也不可能创造出经典文学。人的文学,最终还要靠人来完成。诚如有作家指出,人类写作、优秀作家“有可能打开所有事物的缝隙,敲开所有坚硬的东西,颠覆所有的不合逻辑”,这也是人类写作的意义和动力。ChatGPT它可以模仿名家写作的文风,却无法体现人类思考过程中的逻辑和感性。因此,在强大的AI和ChatGPT面前,作家大可不必慌张,要充分发挥人类写作的特长,比如个性、情感、思想、细节、情绪等的开掘与呈现。为避免“被出局”的危险,人类写作者必须加强对自身创新能力、艺术个性的重构,不断建构新的诗学价值,赋予自我尽可能多的文学优势,在提供个性化、创新性、前瞻性文学品质的同时,给予人们更好的精神食粮,进而成为这场人机大战的赢家。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