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 Image 3 Image 3 Image 3

孔子当年怎样玩“偷菜”游戏

频道:行业资讯 日期: 浏览:1009

  孔子当年怎样玩“偷菜”游戏

  李恒昌

孔子当年怎样玩“偷菜”游戏

  恋上“开心农场”游戏之后,我总结出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大千世界里的芸芸众生,可以分作两种人:一种是种菜的,一种是偷菜的。这两种人虽然都谋职“开心农产”,实质上有很大区别。按照孟子的观点,种菜的属于劳力者,偷菜的属于劳心者。

  按照我发明的这一观点来分析,两千年前的孔老夫子,应该属于“偷菜者”的范围。这方面,我并非空口无凭,而是有史料为证。

  《论语•微子》中写道:“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这段话的来龙去脉是: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路在穿过丛林时掉队了,正在着急的时候,遇到一位老农在正在“种菜”,于是他走上前问:你看见我的老师孔子了吗?老农看了他一眼,没好气的回答说:他既不种菜,也分不清什么是茄子,什么是辣椒,更不知道什么是西红柿,哪里配称什么老师啊!由此可见,在别人眼里,孔子根本不是一个种菜的,而是一个不劳而获的“小偷儿”。

  不仅如此,孔子自己也承认自己不是个种菜的。据《论语•子路》记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这段话,根据俺的理解,大致意思是:樊迟想跟孔子学习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农民。樊迟又请求学习种菜,孔子说:我不会种菜。樊迟走了,孔子说:樊迟,小人啊。跟着我学“偷菜”就可以了,为什么偏偏学“种菜”呢,难道生存只有“种菜”一种途径吗?这说明,孔子既不种菜,也根本就看不起种菜的。

  孔子平时不种菜,靠什么生存呢?当然是依靠偷菜啊。他不仅自己偷菜,而且在他家附近的银杏树下,办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学习班,向年轻人传授偷菜知识。一时应者云集,颇为壮观。堪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偷菜者聚会。

  学习班办完之后,为了提高偷菜的实际能力,也为了能偷到更多的优质蔬菜,孔子带着一干弟子,周游各国的菜园,亲自实践偷菜。这种偷菜经历,虽然逃脱了种菜的辛苦,但是也承受着日夜颠簸的辛劳。有时还会造成偷菜不成,反而被狗咬的“杯具”。

  追溯孔子的出身,其实他本来属于种菜者的行列,但是,由于他过于懒惰,又看不起种菜的人,致使他一心想加入偷菜者的行列,梦想过上神仙般的生活。殊不知,这是一件既是自己非常努力,也不一定达到最终目的的活计。

  孔子明白,要想在偷菜这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必须专门“盯上层,干大户”,而且必须要博得人家的信任,成为人家的“好友”。于是,周游列国途中,他想尽千方百计,结交各国君主和贵族,试图博得他们的信任和好感,以达到让他进入他家“菜园”的目的。但是,天不遂愿,孔子虽然有时略有收获,终究没有实现自己的宏愿。

  根据我的经验,“偷菜”是“开心农场”游戏的最大兴趣所在。玩这个游戏,关键在于“一偷”,而“偷着不如偷不着”。孔老夫子之所以流芳百世,成为万世师表,大概也是因为他玩现实版的“偷菜”游戏,玩到了这种可望不可即的最高“杯具”境界吧。

  原作者:李恒昌

  原链接: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57031b90102dx9o.html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博客作者,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新浪客服。本账号将予以删除。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