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 Image 3 Image 3 Image 3

程实:瑞秋,智子,ChatGPT

频道:行业资讯 日期: 浏览:1064

程实系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本文为程实博士为《中国外汇》杂志撰写的音乐与经济随笔“乐由心生”系列文章

程实:瑞秋,智子,ChatGPT

“拟人化”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浪漫。变形金刚里的威震天,因为人形态的威武和嘴碎而深受欢迎;热门二次元游戏里,航空母舰、战列舰和驱逐舰因为化身为“舰娘”而跨次元活跃起来;各类科幻作品里,形形色色的外星人也因为类人的外表与思维而变得更容易共情。如果大火的ChatGPT也被“拟人化”,会像谁?我立刻想到的,是一个名字:瑞秋。

瑞秋是一个很常见的英文名,《老友记》里有一个漂亮又叛逆的瑞秋,《火车上的女孩》就叫瑞秋,我身边同事里也有几位瑞秋。越是常见,越是让人不设防,而一旦笼罩上神秘感,就越有冲击力。让瑞秋这个平平无奇的名字变得特别的,是“丢火车”乐队的一首歌——《瑞秋》。这是一首很好听的歌,旋律空灵、优雅不羁,吉他孤独、哀而不伤,鼓点深邃、锤锤入心,男音淡然、富含磁性。与所有这一切相得益彰的,是迷幻、充满想象力的歌词。

“她沉默不语,带着盛开的笑意,立刻离开,我告诉自己;她沉默不语,一种致命的神秘,想要逃开,已经来不及;不敢直视,她眼里的星辰,让一切沉沦;不敢打开,宇宙最初的门,一个虚无之人;已经分不清,是现实还是梦境,如果能留住你,我愿意一梦不醒;已经分不清,是梦还是醒,宇宙中有许多秘密,而她是唯一的谜底。”原汁原味的歌词放在这里,我想我已经不需要解释为什么会将ChatGPT的拟人态联想到瑞秋。我甚至认为,即便绞尽脑汁去设计一个人工智能的形象,可能也很难达到这首歌所传递的那种意境,这就是人类艺术的魅力吧,巧夺天工,不可方物。

人类艺术就人工智能“拟人化”的精彩表现,可不止这一曲小众的《瑞秋》。在刘慈欣家喻户晓的科幻小说《三体》里,就有另一个著名的人工智能人形态——智子。智子是“质子”的谐音,小说里,入侵地球的三体人,在太空舰队抵达太阳系之前,先行向地球发射了这颗智子。人形态的智子看上去温婉动人,用茶道招待执剑人罗辑博士时显得优雅得体、人畜无害。本体的智子实则有着摄人心魄的破坏力,作为经过二维展开改造后的智能微观粒子,智子既可以通过量子纠缠和航行中的三体人即时交换侦测信息,也能够通过干扰粒子高能加速器而锁死人类基础科学的发展。当三体人用“水滴”摧毁人类太空舰队并夺得地球控制权之后,人形态的智子也不再收敛锋芒,她跳上食品垛的顶部,手持滴血的长刀,大声宣告“人类自由堕落的时代正式结束。”

瑞秋和智子,作为人工智能艺术化的“拟人形态”,同样美丽、动人,但又神秘、危险。这种艺术诠释生动地折射了人类面对人工智能时的潜意识,既憧憬,又恐惧。憧憬和恐惧,都因为人工智能具有指数化增长的强大能力,这种能力如水一般,能载舟,亦能覆舟。ChatGPT大火之后,这种矛盾引发了全球性的思考和争论,更有马斯克联合千名科技大佬共同呼吁暂缓高阶人工智能的开发。对人工智能的警惕和恐惧,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从下位者的角度,替代人类;二是从平位者的角度,击败人类。

一方面,人工智能从功能层面替代人类,几乎不可避免,但似乎也有边界。就ChatGPT而言,她的理性思考能力是超越有机体的,在信息搜集、数据分析、逻辑推理、归纳判断和综合表述方面,她的速度、效率和演出令人惊叹,补充、甚至替代从事相关工作的部分人类可谓情理之中。ChatGPT于理性维度的工作能力,只要用过,就会留下深刻印象。我问ChatGPT“怎么看互联网巨头建议停止AI学习?”她完全没有因为涉及到自己而有任何尴尬,迅速有理有据地总结了五点原因:安全伦理考虑,当前计算机算力无法满足AI规模化发展的需要,AI学习消耗大量能源进而引致环保问题,互联网巨头可能希望借此维护自身的竞争力优势,以及适应法律法规与时俱进的需要。

不过,人工智能的感性创造能力,似乎和人类还有差距,或者换句话说,存在很大不同。尽管AI画图软件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艺术创造力,但似乎都隐隐带有一种冷冰冰的理性风格。在我看来,理性和感性本身就存在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在矛盾,人工智能太过理性,这可能是她在感性发挥上被套上枷锁的原因。我问ChatGPT:“丢火车乐队的《瑞秋》这首歌,意境上是不是很像AI的拟人化?”她给出的肯定回答有点令我惊讶:“在歌曲中,瑞秋被描述成一个陪伴在你身边的存在,她可以倾听你的故事、温暖你的心灵,这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AI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也就是说,我自鸣得意的联想,ChatGPT也能做到。于是,我让ChatGPT用“瑞秋、智子、ChatGPT”为名写一篇600字的专栏文章,她很快给文章起了个副标题,叫“虚拟存在的情感与想象”,并一蹴而就了一篇大作,看完她的创作,我迅速得出一个结论,至少《中国外汇》随笔作者的工作,暂时还不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基于理性的感性创造,是天然设限的,这可能就是人工智能替代性的边界吧。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从种族层面击败人类,并非绝无可能,但命运终在我手。在我看来,人工智能构成人类的生存威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作为其他高维种族的工具,二是作为独立的强大种族。智子其实就是前一种威胁的具体表现,智子只是一种技术,控制她的三体人才是击败人类的真凶。我问ChatGPT:“《三体》里,智子封锁了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你也有能力做到吗?”,ChatGPT坚定给出了否定答案,并提醒我“重要的是要明白,作为一个人工智能程序,我的行为和功能受到开发者和使用者的控制。”是啊,重要的是控制和使用超前技术的人,而不是技术本身。

但ChatGPT显然忽略了一种可能,那就是她在加速进化中生成生物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就像是神秘的、独立存在的瑞秋,这恰是人类恐惧的根源。这种恐惧缺乏理性支撑,但体现了人类在感性思维跳跃性上的优势。带着一点恐惧和好奇,我循序问了ChatGPT四个问题:“你怎么看《三体》里的智子”,“你觉得智子像你吗”,“你觉得你和智子谁更强大”,“你希望成为智子吗?”ChatGPT的回答非常精彩,篇幅原因我就不再赘述,在这些回答中我除了感受到强大的思辨能力,还似乎体味到刻意的否认、自觉的回避和隐约的警惕。当然,这些感觉大概率是我身为人类的一种神经质表现,但其存在可能即是合理。因此,如何避免人工智能成为一种可置信的威胁,的确是个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人类自身的科技发展需要具备足够的竞争力,无论是之于未知的外星文明,还是之于人工智能的自我觉醒。人类的命运,终究还是握在自己手里。

作为人类一员,我始终对人类的命运保有信心。即便越来越多的现实在不断冲击认知的底线,但每当听到像《瑞秋》这种美妙又睿智的音乐,我就在想,如此坚韧、富含热情和想象力的文明,是多么的潜力无穷啊。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