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 Image 3 Image 3 Image 3

“红白事”怎么办?南宁这些地方出“新招”

频道:行业资讯 日期: 浏览:1154

  新风正气涵养一方水土,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铸魂”。为推动乡村移风易俗,提升乡风文明,推进“清廉乡村”建设,南宁各县区纷纷出“新招”,快来一起看看:

  武鸣区:倡导红白事要“俭”办 推行简约式“壮族婚礼”

  礼金收多少、办事要几天、席面摆几桌......红白事要怎么办?找村里“红白理事会”问,跟着村里“简办清单”办,既体面省心又避免铺张浪费。近年来,武鸣区积极推行乡风文明建设,引导村民移风易俗,避免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陈规陋俗,树立起了孝老爱亲、厚养薄葬的道德风尚。

  成立红白事服务中心  为村民提供专门服务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不仅铺张浪费,还给亲朋好友添了“难”。为了改掉这种陈规陋俗,推行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伏林村在市、城区民政局和双桥镇政府的指导下,深入了解村民意愿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由村民推选出村里8位德高望重的村干部及骨干人员成立红白事服务中心。

  伏林村红白事服务中心设立在伏林村村委,该中心设置在一间60平方米的办公室内,配备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档案柜等,并在德福屯文化活动中心配备2000平方米的红白事举办场所。每逢村民家里有红白事,都会先到该服务中心进行报备,与工作人员商量如何办理。

  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结合日常工作开展服务,主动入户开展政策宣传,引导群众按规定申报红白事。据了解,自成立红白事服务中心以来,伏林村村民但凡有红白事的都能按照要求开展申报登记工作,乡风文明得到有力传播。

  双桥镇倡导移风易俗公益广告随处可见。

  民主推行“简办清单”  红白事办理有“章法”

  2020年12月22日,伏林村红白事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在该服务中心成立前,工作人员初步拟定了礼金数量、办事期限、席面规模、饭菜标准等内容,形成了一个“简办清单”。

  当天,该服务中心还模拟举办了一场红白事宴席标准的体验活动,让村民在体验过程中提出意见,并将清单内容写进章程和村规民约,形成最终版《伏林村红白理事会章程》和《伏林村婚丧喜庆事宜村规民约》,并与村民签订移风易俗倡新风承诺书。

  现如今,伏林村村民都自觉遵守章程和村规民约。“简办清单”实行后,利民效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2021年1月,伏林村村民甘生华的儿子举办婚礼,没有大操大办和铺张浪费,整个婚礼花费不到2000 元。“红事每桌300—500元,规范办理红白事后,真是便民利民。”甘生华感慨地说。

  据统计,村里的红事、白事都按简办原则,一年下来,村里的红白事节约开支20多万元。

  推行简约式“壮族婚礼”  弘扬传统民俗文化

  说到办婚礼,伏林村以前也存在过婚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自从该服务中心成立后,倡导婚事新办,提倡集体婚礼、纪念婚礼、慈善婚礼、家庭婚礼、旅游婚礼等节俭而有意义的婚礼。特别推行简约式“壮族婚礼”,既传承民俗文化、突出纪念意义,又得到年轻人的支持。

  壮族婚礼用壮族花轿代替豪华车队。

  据介绍,壮族婚礼上,新郎新娘和亲友们穿着特色民族服装,用壮族花轿代替豪华车队,亲朋好友欢歌载舞、敲锣打鼓接新娘。这样的婚礼,年轻人喜欢,又传承了民族文化,还节约接亲费用,主家省心省力省事又省钱,邻里亲朋之间更加团结和睦,村民也乐在其中。

  通过移风易俗,伏林村和谐文明的家风民风不断吹进大街小巷,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已经成为新习俗、新风尚,红白事大操大办和天价彩礼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村民红白事操办支出大幅度下降,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壮族婚礼又传承了民族文化,还节约了接亲费用。

  积极引导村民移风易俗  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伏林村在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2021年,武鸣区民政局先后印发《南宁市武鸣区民政局推动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工作方案》《南宁市武鸣区民政局关于开展2021年红白事服务中心建设试点的通知》,制定《红白事操作服务规则》《婚丧喜庆事宜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指导样本,在武鸣区13个试点村(社区)积极推进红白事服务中心工作。

  现如今,武鸣区13个镇均已建立红白事服务中心试点。全城区220个村(社区)已全部落实红白事服务中心办公场所,悬挂标牌(门牌),上墙《红白事操作服务规则》和《婚丧喜庆事宜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此外,结合民政部婚俗改革工作要求,2022年,武鸣区还入选为南宁市首批婚俗改革试点区。文明实践在武鸣区乡村大地上生根发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江南区:设立红白事服务中心,深化乡风文明建设

  “如今,扬美村办红白事一般不超过5桌,与往年动则上100桌相比,让我们压力倍减,幸福倍增。”江南区扬美村村民梁常标对村里移风易俗改革连连称赞。

  近年来,江南区为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结合婚俗与殡葬改革工作需要,在2021年选择扬美村开展红白事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制定出建设“标准化”、内容“清单化”、事项“民俗化”,红白事“规范办”“简化办”“特色办”等具体措施,通过规范办便民、简化办利民、特色办乐民的模式,有效推进移风易俗落实落地、文明乡风生根开花。

  建设“标准化”队伍行事“规范办”

  在扬美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内,挂上的这块崭新的牌匾,象征着扬美村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迈出重要一步——成立扬美村红白事服务中心。

扬美村红白事服务中心授牌仪式。来源:江西镇民政办

  “为有效发挥红白事服务中心功能,提高村民对移风易俗的接受度,扬美村推选出7名政治意识强、奉公守法、品德良好,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村民及骨干人员,组成红白理事会服务中心的主要成员。在具体措施的指导下,引导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育文明新风,自觉抵制低俗之风”,村支书许建林表示。

  同时,扬美村整合村委综合服务中心资源,在村委设置一间15平方米的办公室,配备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档案柜等设施设备,首先实现有人办事、有规则行事、有场地办事的目标。

  内容“清单化”多措并举“简化办”

  “扬美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基础上,形成比较切合实际的红白事‘简办清单’,初步拟定礼金数量、办事期限、席面规模、饭菜标准等内容,再将内容发给村民进行讨论征集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村支书许建林告诉记者,扬美村将清单内容纳入红白理事会章程和当地村规民约,形成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婚丧喜庆事宜村规民约》。

扬美村《红白理事会章程》《婚丧喜庆事宜村规民约》。记者 周小燕 摄

  如今,扬美村的群众如遇红白事,会主动先到红白事服务中心报备。红白事服务中心成立以来,都按简办原则办理,有效遏制了红白事大操大办和天价彩礼现象,操办支出大幅度下降。

  扬美村红白事服务中心成立后,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让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入脑入心,以2022年5月1日颁布施行的《南宁市扬美古镇保护管理条例》为契机,结合条例内容,大力开展红事新办简办,移风易俗等宣传,广泛动员当地村民积极配合开展宣传,并自觉维护好古镇环境。

  “我母亲在去年去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带头践行移风易俗,按照规定要求,丧事办理一切从简,家人均表示理解与支持。”杜家诚说,在从前,办白事是要按照传统习俗要进行土葬,还需要摆三天宴席,不仅误工还铺张浪费,对他们造成很大压力。

  事项“民俗化”因地制宜“特色办”

  在落实“事项民俗化”措施方面,红白事服务中心积极倡导婚事新办简办,提倡古镇婚礼、集体婚礼、慈善婚礼、旅游婚礼等简单、新颖、具有特殊意义的婚礼。尤其是充分挖掘古镇婚俗文化,大力推行简约式“古镇婚礼”,用古镇的特色交通工具代替豪华车队接亲,既传承民俗文化,又突出纪念意义,得到年轻人的热烈支持,主家省心省力省事又省钱。

村民陈国雄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对村民进行移风易俗的宣传。记者 曾艳 摄

  “前些年,村里人办理婚事很多都是大操大办、花费很大,有了红白事服务中心后,我作为一名党员,2022年结婚时,积极响应号召,自觉遵守红白喜事制度,婚事简办,带头践行移风易俗,婚宴只花了9千多元,减少了不少压力,自己也不累。”村民陈国雄告诉记者,“我不仅是一名党员,还是村里红白事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平时我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对村民进行移风易俗内容的宣传,倡导红事新办、丧事简办,树立文明新乡风。”

  “江南区扬美村红白事服务中心依托和利用江南区民政局派遣社工机构,组建了3支红白事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文明乡风志愿者活动,发布志愿者服务项目等,带动村民志愿者服务队进行‘红事新办、丧事简办’宣传和服务工作。”社工代表唐庆庭说。

小小积分助推乡风“大文明”,体现出浓浓的人文关怀。陈峰 摄

  据了解,扬美村将红白事志愿服务作为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的积分内容,志愿者可通过参与红白事志愿服务获得积分,在扬美村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爱心超市兑换奖励,推动红白事与乡村治理制度有效衔接。“ 八姑议事堂”是扬美村推动村民自治共融的典型模式,红白事志愿者服务队也将这种基层治理方式融入其中,共建共融、共治共享,将红白事产生的相关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

  “近年来,江南区扎实开展村级红白事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完成了3个村试点工作,尤其在2022年,我们还指导试点村建立起了红白事备案制度,引导事主红事新办、白事简办,摒弃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同时,为推动红白事与乡村治理制度有效衔接,江南区将移风易俗的工作纳入民政社工站项目的服务指标,指导村委组建了红白事志愿者服务队,先后举办宣传活动近20场次,制作悬挂横幅50余条,分发宣传单150余份,让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江南区民政局副局长罗远辉表示。

  下一步,江南区将在苏圩镇佳棉村、江西镇智信村、江南街道新屋村开展试点,剩下70个村(社区)也将成立红白理事会,进一步深化江南区移风易俗改革,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邕宁区百济镇:成立红白事服务中心 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近年来,邕宁区百济镇南华村持续深化推进文明乡风创建活动,成立村民自治组织红白理事会,在南宁市、邕宁区、百济镇人大代表、南华村支书苏云笔的带领下,由人大代表、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党员志愿者组成的“大铁锅”红白事服务中心志愿服务队切实发挥村民自治职能,制定了《红白事服务操作规则》《婚丧喜庆村规民约》,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让南华村出现焕发了文明新气象。

  “最近给村里一位百岁老人办了丧事,由村里‘大铁锅’红白事服务中心志愿服务队统一操办,体面又节俭。”操办地点、参加人员、菜品分量、礼金餐标等都有严格规定,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全程参与指导村民的红白事操办。

  “办喜事宴席减少到十几桌,随礼也从300—500元减少到了50—100元不等,村民们的负担减轻了,个个都说好。”

  “原来办丧事要用两三万元钱,现在可能连一万元都不用,大大减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人大代表何汝亮称赞道。村里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客事小办或不办,特别在红白事办理中,禁止舞龙舞狮、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行为,村民们都很支持。

  过去,每当坡里要操办红白喜事,各家各户都在自己的房子里、家门口办,不仅对邻里的生产生活造成不良影响,还存在安全隐患。如今,村民只要向红白理事会报备,各家各户即可在“小球场”上统一操办红白事。随礼金变少了,办事现场也不再泼洒纸钱、吹鼓奏乐,事后大家都自觉主动打扫整理现场垃圾。随着红白事操办更加规范、管理更加有序,最近村里计划将临时灶台升级改造成为固定厨房,配备锅碗瓢盆、餐桌椅子等宴席常备用品,方便村民简约办事、文明就餐。

  乡风文明建设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南华村各级人大代表们积极响应号召,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以文明建设乡村,以乡村发扬文明,“大铁锅”红白事服务中心志愿服务队荣获2022年度自治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下一步,百济镇人大将大力弘扬“大铁锅”红白事服务中心志愿服务队榜样力量,引导各级人大代表主动整理自家家训,自觉培育和践行文明家风;深入村坡结合当地实际助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彩礼不超3万元、礼金不超100元……西乡塘区东南村刮起了“节俭风”

  “以前,村里办喜事看排面爱攀比,办酒席不仅烧钱还浪费。现在村里倡导‘313’婚丧嫁娶文明新风模式,减轻了办喜事的成本,大家都非常支持。”西乡塘区金陵镇东南村村民廖桂枝说。

  金陵镇宣传干事们向东南村村民宣传“313”婚丧嫁娶文明新风。

  《金陵镇东南村婚丧喜庆事宜村规民约》《移风易俗三字经》《十抵制十提倡》……近期,记者来到西乡塘区金陵镇东南村发现该村多处地方都张贴着文明村镇的村规民约,红白事有了标准,移风易俗的新风也吹向了村民心中。

  近年来,金陵镇东南村成立红白事服务中心,根据红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原则,深入了解群众意愿之后,会员们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形成比较切合实际和群众意愿的“简办”标准指导清单,对礼金数量、办事期限、席面规模、饭菜标准等内容进行了讨论,最终确定了“313”婚丧嫁娶文明新风模式。

  金陵镇东南村成立红白事服务中心。

  彩礼不超过3万元,非亲属礼金不得超过100元,宴席活动不超过3天,这是西乡塘区金陵镇东南村倡导“313”婚丧嫁娶文明新风模式的重要举措。此外还反对组织豪华车队、选择豪华酒店、上高档菜肴和烟酒,反对低俗闹洞房等行为。反对在公共场所乱搭灵堂灵棚、进行封建迷信等扰民行为,提倡简化仪式、限制规模、文明节俭的治丧方式。

  金陵镇东南村以移风易俗作为清廉乡村建设重要抓手,结合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等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及志愿者队伍教育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厉行节约操办红白事,注重廉洁家风建设,把移风易俗的新风和廉洁清风吹进万家。村党员干部带头践行和遵守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的规定,教育引导自己的家人、亲戚和身边人员落实村规民约,使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蔚然成风。

  村规民约。

  金陵镇东南村红白事服务中心会长、东南村党支部书记方少珍介绍:“破除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需要我们大力宣传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筒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的文明新风尚。”

  西乡塘区金陵镇宣传干事马艳萍向记者介绍:“天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让村民们的负担越来越重,这也是我们积极宣传‘313’举措的原因。”

  自倡导“313”婚丧嫁娶文明新风模式以来,东南村全村刮起了“节俭风”,各家积极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乡村文化振兴成效日新月异。

  来源:南宁云—南宁新闻网

  编辑:李琴

  校对:覃凤妮

  责编:罗宁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