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全球东区汽车业务资深总监许智斌
ChatGPT引发了各个领域的关注。在汽车领域,不少观点认为,ChatGPT对于车内人机交互的影响更为直接。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就在其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随着未来的底层赋能,国内汽车业界在应用层面将会有更多良好的人机交互效果。比如通过使用ChatGPT,车辆可以通过语音或文本的方式与驾驶员进行交互,并向驾驶员提供有关车辆状态、行驶信息等的实时反馈。
4月2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高层论坛上,ADI公司全球东区汽车业务资深总监许智斌对钛媒体APP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AI会整体改变座舱体验。”
ADI是一家成立于1965年的半导体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座舱管理系统芯片、车载电源技术等。2019年成立了中国产品事业部,将原先需要汇报给全球各条产品线的研发子部门整合在一起,这也是ADI全球唯一以地区命名的产品事业部。
而关于ChatGPT的快速发展,将会对芯片领域有哪些影响,以及会带来哪些新的需求点,许智斌告诉钛媒体App,一是它会整体改变座舱体验;二是人机交互会要求更快的响应,这就需要更高算力的处理器,同时不能处理能力很强,功耗很大,这样电池里程也会受影响,而噪声也不能很大,不能影响其他功能电路;三是在汽车里面,人机交互可能会有一些实施的动作,包括辅助驾驶或者其他的操作,这对稳定性、可靠性要求非常严格。
对此,ADI的芯片在设计时就从系统角度考虑,而不只是看芯片本身,在供电部分是有很多的考量。
另外,虽然车内需要一个很强大的处理器,但谈到与人的交互时,人的体验永远是非常重要的。在许智斌看来,人机交互时,人们的体验更多是来自视觉的反馈、听觉的反馈,随着人机交互的发展,这两块在车内一定会有大幅的增加,包括高清屏幕的显示、高清音频的播放。
许智斌举例进一步解释说,“车内如何实现个人音频空间和区域,保证每个乘客享受自己的音频而不去干扰其他人?以及车内每个人听不一样的音乐怎么实现?”在他看来,这些都是科技的难点,AI技术的加入可以更快的帮助我们实现这些功能。
他还透露了ADI正在研发的一项技术:路噪消除。因为现在新能源车没有发动机了,只有电机驱动,不同的路况,如柏油路、水泥路、泥土路就有不同的噪声,怎么把这个路噪消除?这也可以借助AI技术,通过大量的系统训练,让汽车在不同工况下产生相应的反向声波抵消路噪。
关于现在汽车座舱领域非常火热的区域(Zonal)概念,许智斌提到ADI最新研发的E2B技术,能够很方便的把边缘的节点挂在中间的主干网上面,整车厂不需要太多的MCU或者去理解编程协议就能够让更多的智能节点挂上来,这些都能够赋能AI技术在车内的应用,“一是改善消费者体验,另外也是帮助我们这样的芯片厂商、方案厂商加速我们的产品迭代和演进。”
另外,电动车还需要搭配非常强大的电源管理系统。因为电动车的功耗很重要,不能说处理能力很强大,功耗也很大,这样的话电池里程会受影响。
电池管理系统(BMS)相当于电池的管家,不仅牵涉到到新能源车能不能跑,能跑多远,电池充完之后效率有多高,而且还会关系到车的安全和可靠性。
ADI在过去几十年里面长期投资研发芯片和系统软件,解决BMS系统里面的一系列问题,现在ADI还开发了无线BMS。
据许智斌介绍,电力的传输在电池系统里面还是有线,但是控制信号以及传感信号可以通过无线来连接。装载了无线BMS的系统,电缆会少很多,“线少了之后车子的重量自然下来了,续航里程也可以更远。”
另外,对于车厂和Tire 1客户来说可以平台化设计,因为电池在车内的排布可以更加灵活。“现在BMS的安装有很多地方还是由人工手工完成,线缆的安装也有可能安装错,但是少了这些线缆,根本不用安装,对于车企和客户来说也是降低成本,也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许智斌在接受钛媒体App等媒体采访时表示。
作为芯片供应商,在谈到过去两年的“缺芯”问题时,许智斌也表示,随着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有很多相关的芯片和以前的传统汽车采用的不一样,需求突然上量之后,后端一级一级传导有一段时间跟不上。
他预测,“未来,对于装机率还在持续提高的一些部件,比如与电气化以及座舱体验需求产生的急剧的装机率上升的类别,可能对全行业还是有些挑战。原来是0到1的过程,现在是1到N的过程,这需要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芯片厂商、以及供应商坐在一起想办法,协同往前走。”
( 作者|韩敬娴,编辑|张敏)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