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 Image 3 Image 3 Image 3

大众日报·先声丨ChatGPT火出圈,人工智能冷思考

频道:行业资讯 日期: 浏览:1106

■人工智能的生产力主要由算力决定,需要投入的主要养料是数据资源。另外,至少从目前的技术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电力有很强的依赖。

■我们可以将人工智能等同于以往任何一次技术进步,因为都是在替代人的劳动;但人工智能又与以往任何一次技术进步不同,因为其在一个全新的领域替代人的劳动。与其担忧人工智能会替代这些那些工作岗位,不如好好思考如何加快劳动者的知识更新,以适应新工作岗位就业的需要。

■人会被机器主宰吗?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不同的使用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我们需要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同时也要将人工智能的发展限定在对人类有用和有益的轨道和方向上。

今年以来,随着ChatGPT的爆火,人工智能(AI)开始更多地走入人们的视野。如果说2016年“阿尔法狗”(Alpha Go)大战围棋世界冠军还只是人工智能的“昙花一现”,那么ChatGPT、文心一言所引发的持续热潮则让普通大众真切地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强大:人工智能时代要来了吗?

ChatGPT的爆火出圈以及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也引来了众多思考:人工智能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人工智能和以前的技术革命相比有何区别?人工智能会取代一些人的工作岗位甚至会最终威胁我们人类自身吗?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人工智能的生产力主要由算力决定,需要投入的主要养料是数据资源。

人工智能的运行可以被理解为一个计算过程,而人工智能的培养则需要消耗海量的数据。正因如此,算力和数据成为各个大国、各大企业抢先布局人工智能和加强自身竞争力的重点投资方向,前者主要靠基础设施的投入,后者则和经济规模、产业规模、人口规模、市场规模直接相关。算力是一种可以量化的服务,整个算力系统包括超级计算机、云计算、边缘计算等,除了运算速度,算力资源的调配也能够释放巨大的闲置资源。目前,中国、美国算力增长潜力要大于日本、欧洲和其他国家(地区)。

在数据的竞争上,中国也有天然的优势,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人口最多国家、工业规模最大国家,中国能够产生的数据潜力无疑是全球最大的。

近些年,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立法和制定严苛的规定,不仅要求本国企业将产生的数据在国内储存,也要求外国企业在本国产生的数据放在本国储存,甚至要求在本国上市的企业也要遵循数据存于本国的要求,在强调数据安全的同时,数据资源的争夺会愈演愈烈。

另外,至少从目前的技术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电力有很强的依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已经基本和汽车制造业相当,如果加上各种网络通信设施、智能终端的耗电量,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数字经济的能耗会更大。大力发展人工智能需要稳定的电力保障,同时也应该特别重视人工智能的绿色低碳发展。

大众日报·先声丨ChatGPT火出圈,人工智能冷思考

再来看人工智能带来的变与不变。

人类工业化的历史同时也是人与技术、人与机器工具关系变化的进程。在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发展时期,技术进步缓慢,能够利用的工具有限,生产力的提升非常缓慢。工业革命爆发之后,能源、材料、医药等技术加速发展,人类将那些最繁重、最危险、最无聊的工作岗位不断交给机器完成,机器在超出人类体力、耐力和适应能力的领域优势显著。在不断推进的工业化进程中,机器也是沿着这个方向进步和发展的,因此有了能够拉动、吊起更重货物的机器,能够冲压、切割更大尺寸的机器,但在很长时期,机器对人脑力劳动的替代和帮助是较少的。

直到人类工业化迎来数字变革,人与机器的关系再次发生变化。

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机器开始像人一样学习和思考,机器在继续变得更强、更快的同时,也在变得更加聪明和智慧。

尽管有专家表示,目前最先进的人工智能在场景理解上还不一定能赢过两岁小孩,但机器不知疲倦和迅速的学习正在缩小与人类的差距。

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阿尔法狗”自我对弈了数千万盘棋局,这超过了人类历史上所有优秀棋手对弈的总和。

近期引起广泛关注的ChatGPT更是在不断“教导”和“训练”下变得越来越近似于人的思考和表达。我们可以将人工智能等同于以往任何一次技术进步,因为都是在替代人的劳动;但人工智能又与以往任何一次技术进步不同,因为其在一个全新的领域替代人的劳动。人工智能对脑力劳动岗位的影响大于对体力劳动岗位,这引发了巨大的担忧,我们看到ChatGPT能够顺利完成简单甚至较为复杂的文字工作,而这些在以前大多被看作是有稳定高收入的职业,从事这些职业的脑力劳动者将是这一变化中受冲击更大的人群。

当然,人总会在新的产业和岗位上找到更好的工作,这在以前的技术进步中不断发生。与其担忧人工智能会替代这些那些工作岗位,不如好好思考如何加快劳动者的知识更新,以适应新工作岗位就业的需要。

大众日报·先声丨ChatGPT火出圈,人工智能冷思考

最后再来看,人会被机器主宰吗?

“人工+智能”是当前更合理,也是更高效的人与机器合作关系。在很多制造工厂,很早就已经形成了“人辅助机器”的人与机器合作关系。在现代化的制造车间,我们看到成排的机器自动运行,工程师坐在安静舒适的控制室,车间现场很少有人。

例如,在汽车制造车间,焊接、喷涂等技能复杂的工序都交给了先进的工业机器人,而最需要人的工序往往出现在上料、下料等似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岗位。人工智能的应用同样会遵循这一规律,脑力劳动中那些复杂繁琐、看似需要深思熟虑的“高技术”工作可以越来越多地交给人工智能,而人只需要去打开计算机的开关,或者去插入一个存储单元和一根网线。

当然,“人辅助机器”并不意味着机器对工作的主导,正好相反,技术进步一直在让人更好地远离劳动,无论是怎样的劳动,那些还需要人类劳动者的工作看似“无关紧要”“毫无技术含量”,但实际上这些工作要么目前还不适合机器完成,要么是人类觉得还比较有趣愿意做,最终决定哪些工作由机器干、哪些工作由人来干的还是人。并且,包括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高科技工具都是由人创造,听从人的指令,一篇自动生成的漂亮文章、一幅具有魔幻色彩的图画,也是在人类输入指令后才完成的。

总之,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在更多行业、更多领域的应用是大势所趋,这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

还是那句话,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不同的使用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我们需要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同时也要将人工智能的发展限定在对人类有用和有益的轨道和方向上。

(作者:邓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经济发展与经济风险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