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寿堂74年前那场来之不易的晚宴,究竟是一段怎样的革命故事让人心潮澎湃?

频道:行业资讯 日期: 浏览:692

  颐和园万寿山东麓半山坡,有一处三合院,名为益寿堂。它半隐于凹凸山体背后,沿着曲径通过幽深花木,才得以窥见真容。就是这么一处隐蔽僻静的地方,因承载着一段慷慨激昂的革命故事,成为热门儿红色景点。究竟是一段怎样的革命故事让人心潮澎湃?正在益寿堂举办的“古都春晓——中共中央‘进京赶考之路’颐和园专题展览”为您娓娓道来。

益寿堂74年前那场来之不易的晚宴,究竟是一段怎样的革命故事让人心潮澎湃?

  此次展览包括历史图片60余张,珍贵文物文献60余件(套),文字版30余个,多媒体5个,景观3个。西殿、正殿、东殿依次为“古园新生”“宴集群贤”“肝胆相照”三个展厅。展览以丰富的文献史料和现代化展陈手段呈现了益寿堂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的一个重要落脚点,见证了益寿堂晚宴是民主协商建国的一次交心聚会。

益寿堂74年前那场来之不易的晚宴,究竟是一段怎样的革命故事让人心潮澎湃?和平之桌
益寿堂74年前那场来之不易的晚宴,究竟是一段怎样的革命故事让人心潮澎湃?

  参加益寿堂晚宴的人员

  观展·亮点

  “和平之桌”见证北平和平接管

  颐和园与中共中央的进京“赶考”之路有何关系?指着“古园新生”中的老照片,颐和园管理处正高级工程师赵晓燕开始了讲述。

益寿堂74年前那场来之不易的晚宴,究竟是一段怎样的革命故事让人心潮澎湃?

  “这是一张英国摄影师拍摄的照片,画面中是一座三层的六角形建筑,造型独特,它叫昙花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慈禧重修颐和园,受经费限制,昙花阁不得不一再简化,从三层变成单层,并更名为景福阁。景福阁与益寿堂相隔数步,相互呼应,很多人会将这两座建筑视为一体。”

  赵晓燕引导着观众来到展厅正中央,玻璃罩下展示着一张晚清时期的柚木花卉纹五腿拼桌,造型典雅大气,使用了浮雕、镂雕等多种雕刻技法,并采取了桌板拼合及五腿支撑的独特造型。

  这张五腿拼桌让观众的思绪穿越回1949年。

  在天津解放之后,孤守北平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部25万人已陷于绝境。为了保护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1949年1月,时任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北平市长的叶剑英,按照毛泽东同志“力争用和平方法解决问题”的指示,全力投入到北平和平解放的工作中。

  经过三次艰难的谈判,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终于接受了解放军提出的和平条件,并于1月22日签订《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协议第二条提出双方派员成立联合办事机构商议军政接管相关事宜。当天,叶剑英率领北平市军管会正式进驻颐和园。1月29日,国共双方在景福阁召开了联合办事机构的第一次会议。而这次会议所使用的谈判桌,正是这张五腿拼桌。

  在随后2月1日的协商中,从城防接管到旧军改编,从维护安定到城市建设,接管北平的各项事宜被一项项地确定下来。同时确定联合办事机构的名称为“北平联合办事处”。

  “这张五腿拼桌,我们也叫它‘和平之桌’,它是亲历北平和平接管的历史见证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赵晓燕说。

  最后一位抵达晚宴的客人

  进入益寿堂正殿,两张一模一样的圆形餐桌映入眼帘,桌上已经摆好餐具、面点,静候嘉宾到来。

  “我们经过多方考证,还原了74年前的益寿堂晚宴。”赵晓燕介绍。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出发,踏上前往北平“进京赶考之路”。3月25日清晨,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从清华园车站换乘汽车到达颐和园,短暂休息。当晚在益寿堂宴请已先期到达北平的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书写了进京“赶考”的重要一笔。

  这一天,益寿堂星光熠熠。毛泽东、周恩来、李维汉与民主人士代表李济深、沈钧儒、章伯钧、黄炎培、郭沫若、谭平山、张奚若、柳亚子、李德全等20人交心聚会,见证了进京“赶考”路上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协商建国、共商国是的真诚合作;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主动让人民监督政府的光辉时刻。

  关于这场晚宴,多位民主人士的日记或回忆录中均有记载。

  柳亚子在其《自传·年谱·日记》中记载:“三月二十五日夜,毛主席派车来迓,赴颐和园饭局,共两席……共二十人。饭罢,冯夫人(李德全)来,坐谈至一时半,始乘车归,抵寓已二时许矣。”

  《黄炎培日记》中则说:“三月二十五日夜,毛主席招餐郊外,被邀者二十多人,餐毕,谈和战问题。毛表示,和谈是有利于大局的,但决不轻易渡江,亦决不停战。谈至夜一时半始归。”

  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晚宴,让民主人士面对面真切感受到共产党人通过政治协商建立新中国的诚意。

  晚宴场景复原区再现了1949年3月25日晚在益寿堂宴集群贤的历史场景,布展不仅见物、见景,更是见人、见思想、见精神,力求让革命文物“活”起来。

  赵晓燕告诉记者,展览复原的不是晚宴的正餐,而是民主人士到达前摆好了餐具和面点的场景。面点一共5样——驴打滚、艾窝窝、豌豆黄、芸豆卷、小窝头,都是当时听鹂馆有名的老北京传统小吃。

  这是一场来之不易的晚宴。北平刚刚解放,残留下来的上百个国民党特务组织潜伏伪装,伺机颠覆破坏。各位民主人士从各地赶来,历经千难万险,才终于坐到了一起。

  1948年,冯玉祥应中国共产党邀请回国参加政治协商会议,途经黑海时,船只失火,不幸罹难。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克服重重困难,捧着冯玉祥的骨灰回到祖国。

  1949年2月,李德全同其他民主党派人士一起抵达北平,并于3月25日参加了颐和园益寿堂晚宴,是晚宴最后到达的一位客人。这也就是柳亚子在回忆录中所提到的“饭罢,冯夫人(李德全)来”。同年9月,李德全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李德全担任卫生部部长等职务,一直奋战在建设新中国的事业当中,直到生命尽头。

  观展·解码

  前后两天出版的《人民日报》藏着什么奥秘?

  益寿堂晚宴为半年后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打下了深厚基础。

  进入“肝胆相照”展区,观众了解了政协诞生的故事。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当时参加益寿堂晚宴的客人全部参加了政协会议。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及国旗、国歌、国都、纪年等四项决议案。

  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本年为1949年。”

  “决定纪年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策展时我们就想,通过什么形式来展现这一时代更迭。后来,我们想到,报纸是时代变迁的记录者,于是找到了两份旧时的《人民日报》。细看这两张报纸右上角的出版日期——第一张上印的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这还是原来的纪年;到了第二天,就变成了‘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八日’。报纸出版日期的小小变化,背后是改天换地的大时代背景。”赵晓燕介绍。

  皇家御苑如何变为人民公园?

  颐和园曾是皇家御苑,如今却成为人民的公园。很多人不知道,这与毛主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说起这段历史,就要提到展览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叫柳林溪,是颐和园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1949年1月,在北平解放前夕,柳林溪与姜金镛、薛宝珠三位干部被北平市军管会派到颐和园,负责接管工作。此时的颐和园正面临着人员管理混乱,物资经济困难,各项工作停滞的重重挑战。

  平津战役期间,颐和园前任所长王毓超将人员工资和办公费用全部卷走,致使园内职工3个月未发工资,生活极端困难。柳林溪接管后正临近春节,为了让职工过个好年,柳林溪从市政府借钱,每人发了20元过节费。

  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进京首日便叫来柳林溪询问接管情况。对于旧职员,毛主席要求全包下来,照发工资,不要降低他们的生活水平,让他们都有饭吃,不要失业。

  在《柳林溪回忆录》中记载了毛主席当时说过的一段话:“过去我们在山沟里打游击有经验,进了大城市搞公园就不行了。没有经验,要向老工人学习,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先把原有的公园管好。过去的公园是地主资产阶级悠闲人士逛的,劳动人民一是没有钱,二是没有时间逛公园。今后还要建造许多新公园。”

  之后,柳林溪着手整顿涉及经营的相关部门,将管理颐和园事务所改为颐和园管理处,随后对外开放颐和园,自此,颐和园管理终于步入正轨,并向平民百姓打开了大门。

  劳动人民携家带口,畅游公园,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些场景都以图画的形式在展览中呈现。后来,北海公园、中山公园、景山公园……一座座原先的皇家园林都变成了人民的公园。

  观展·提示

  ■地点:

  颐和园万寿山东麓益寿堂

  ■展览时间:

  常设 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票价:

  购买颐和园门票可免费参观该展览

  (原标题:益寿堂74年前那场来之不易的晚宴)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代丽丽 吴镝 摄 制图 张存

  流程编辑:U022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