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 Image 3 Image 3 Image 3

年轻人怎么干?

频道:行业资讯 日期: 浏览:1012

    就业难的背后,有更复杂的社会因素、转型因素,但个人的能量不容小觑,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轻视自己。

    年轻人就业,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网上此起彼伏纵横交错。

年轻人怎么干?

    起初,“孔乙己的长衫”让一群年轻人找到了共鸣,大学毕业的他们,因种种原因没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无奈只有聚在互联网上吐槽;接着,“年轻人爱逛寺庙”成了新话题,引发热议;然后,“95后夜市夫妻档日入9000元”以及“摆地摊一年还债100万”的新闻,又引发新一轮讨论。

    这些新闻的评论区,一度成为年轻人的聚集地。彼此抱团取暖,相互打气;有人发泄不满,寻求认同;有人吐槽,并不是我不努力;也有人质疑,别忽悠我,地摊不是那么容易干的……总之,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迷茫时期,他们进退两难。

    面对此情此景,高高在上地劝说都是徒劳,粗暴地指责更是添堵。身处此时此刻,我们更应该站在他们的角度,处在他们的立场,寻找一个解决的突破口。

    先来看看年轻人最关注的几个问题:学历是不是成了枷锁?放下身段是不是忽悠?奋斗的青春是不是鸡汤?

    相关讨论中,他们似乎都有一种看透现实的无奈,也有一种不屈从于现实的倔强。在这看似消极的状态中,其实也酝酿着积极的能量——内心深处,他们还是希望成就自我、实现自我,而不是随随便便放弃自我。

    只是,现实并非简单明了,因与果的关系也非想当然。国家统计局消息,今年2月16-24岁、25-29岁劳动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8.1%、4.8%。过去三年疫情,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用人需求缩减,加剧了就业市场上的供需矛盾。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庞大的毕业生规模给就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学历的含金量。

    更不可忽略的是,我们正经历由移动互联网时代向人工智能时代转型的阶段。随着5G技术的深入应用和“工业4.0”的逐步发展,近年来兴起的“黑灯工厂”逐渐席卷全国,社会对一般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尤其是不断刷新我们认知的ChatGPT,正在酝酿一场生产力变革……换句话说,年轻人以为看到的现实,可能并非全貌。就业难的背后,有更复杂的社会因素、转型因素。

    但倘若将问题完全归咎于外在环境,何尝不是不负责任地自我开脱呢?不妨看看前几天在美国听证会上,被议员不断发问的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在艰难的外部大环境之下,他以冷静应对众议员的咄咄逼问,赢得了全世界的关注,也受到了美国年轻人的喜爱。

    所以,个人的能量不容小觑,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轻视自己。在求职时,年轻人首先要做的,是认识自己。成就自己的前提,是客观理性地了解自己的性格、喜好、特长,并由此进行职业规划。当下一些年轻人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想干什么。在一些人的认知里,读书就意味着未来有一份工作,但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该怎么获得喜欢的工作,却是茫然的,这也是一些人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的原因之一。得与失之间,还是需要花点时间与心思,进行一次深入的自我观照,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目标。

    其次是认识这个世界。个人行动与时代脉搏同振,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传统岗位不断减少,但与之对应的是,新岗位在诞生。以董宇辉和东方甄选团队为例,在一些人因“双减”政策叹息之际,他们及时转换赛道,投入了被一些人认为没技术含量的直播带货,却也开创了一种新的带货风格。这不仅在于他们作为新东方的老师,知识储备丰富,表达能力突出,更在于他们看到并顺应了时代的转向。如今,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超级生产力,随着这一波技术更新已经破土而出,身处当下的年轻人,不妨多在这个领域寻找出路。

    最后是相信自己并迈出第一步。曾经有一句话颇受欢迎,大意是“你烦恼的根源,可能是想得太多,却做得太少”。再多的想法若不付诸实践,终究只是空想。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年轻人都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也都有理想有动力,但又有对未知的顾虑与担忧。踌躇之际,只有破除“心魔”,朝目标迈出第一步,实习也好,深造也罢,才会有收获,才会在现实的充实感和获得感中慢慢治愈自己,成就自己。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评论员 黄静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