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社会,截至2022年底,我国有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国家战略,在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挑战中,农村养老一直是其中的重点、难点、焦点。与城市养老相比,农村老年人消费能力不足,居住分散,公共资源偏少,专业服务机构引进难,养老服务业市场化进程滞后。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快速人口老龄化与快速信息化数字化相叠加,对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来讲,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有后发优势,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主要指的是新技术的运用。破解农村养老难题,补齐农村养老短板,必须依靠新技术,要大力发展农村智慧养老。农村地域广阔,居住分散,给传统的养老服务递送带来了许多困难,特别是精神关怀方面,难度更大,而智慧养老却带来了新机遇,比如,互联网医疗、互联网老年大学、互联网物资配送等,给农村老人带来了许多便利,使以前的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在农村推动智慧养老,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农村老年人数字素养低的问题。与城市老年人相比,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接受新生事物、新技术较慢。农村老年人在智慧养老方面普遍存在着“三不”问题:一是不敢用,根据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的调查,近三成受访农村老人“怕”用智能手机,不敢使用的三大理由分别是“怕麻烦别人”“怕被骗”“怕不安全”,都集中在一个“怕”字,对智能手机的“恐惧”实际上也反映了老年人对互联网使用的信任度还不够高;二是不想用,智慧养老毕竟是新生事物,农村老年人对学习使用新技术感到有压力;三是不会用,相当部分农村老年人愿意接受智慧养老新技术,但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想用而不会用。
提升农村老年人数字素养的根本途径在于抓好相关教育,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家庭要共同发力,形成合力,形成提升农村老年人数字素养的良好社会氛围。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出台政策鼓励和扶持开展提升农村老年人数字素养专项行动,将其纳入乡村振兴行动,纳入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基本养老服务范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农村大办夜校,夜校在扫除文盲、学文化、学科技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职业院校、老年大学等在提升农村老年人数字素养方面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公益志愿服务力量在提升农村老年人数字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蓝马甲行动”是由国家反诈中心、全国老龄办、工信部反诈中心指导,由蚂蚁集团、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发起,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公益行动,自2020年策划启动以来,截至2022年底,“蓝马甲”走过的城市超过100个,有2.7万名志愿者共计服务老人超过50万人次,累计开展防骗、数字助老公益活动超过3万场。
要充分发挥家庭在提升农村老年人数字素养上的“数字反哺”作用。在全民数字融入的浪潮下,“数字反哺”是较之于政府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等更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既符合人类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普遍规律,又能适应中国社会独特的代际关系与互动模式。老年人有向年轻人学习数字技术的主动性,年轻人也有向老年人传授数字技术的积极性,“数字反哺”不仅必要而且也有可能,要积极推广“数字反哺”的新形式、新模式、新经验。□吴玉韶(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中国老龄协会原副会长)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