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 Image 3 Image 3 Image 3

港股、债市、养老FOF、固收+……大类资产2023年报核心观点合集

频道:行业资讯 日期: 浏览:1097

港股、债券、固收+、养老FOF等基金经理如何看后市?有怎样的资产配置建议?小招选择了各类资产具有代表性的基金,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们的大类资产核心观点。

#港股篇#

白海峰

王超

晏磊

招商港股通核心精选股票

基金代码(A类):011651

2022年,恒生指数下跌15.63%,恒生国企指数下跌18.71%,在全球主要股指中表现中等。具体来看,1)小型股(-21.47%)领跌,大型股(-17.65%)表现好于中型股(-20.46%)和小型股(-21.47%);2)中资股(-6.12%)表现强于香港本地股(-15.68%);3)行业方面,能源业、电讯业表现较好,工业、公用事业、非必需消费业、咨询科技业、地产建筑业、医疗保健业表现差;4)恒生金融类在港股主要指数中表现最好(-4.90%),而恒生公用事业类跌幅最大(-27.58%)。

2022年,港股表现弱于A股,但强于美股,主要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紧缩所致。今年以来,价值股表现整体优于成长股,且板块内部分化明显。价值股中能源业、电讯业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居前,涨幅分别为16.82%和5.84%。而工业、公用事业、非必需消费业则大幅下跌,跌幅分别为38.56%、30.60%和25.20%。而恒生科技指数大幅下跌27.57%,其中恒生资讯科技业、互联网科技业分别下跌24.76%和25.79%。

2022年,港股市场走势受国内疫情防控、地产政策变化和海外加息预期的影响,整体处于探底回升的状态。俄乌战争的爆发,导致全球供应链进一步紧缺,通胀持续上行。在此背景下,能源业涨幅居前,而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工业、非必需消费和资讯科技行业跌幅明显。2022年,沪深港通南向净买入3843亿元港元,较去年的4544亿港元有所下降。从港股通行业资金流向看,近一年来,资讯科技业、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性消费、地产建筑业、能源业资金净流入居前,分别为1660亿港元、799亿港元、598亿港元、551亿港元和284亿港元。

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传递出更多积极的信号。首先,疫情防控方面提出“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随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政策刺激下内需潜力持续释放将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其次,财政政策强调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货币政策强调精准有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再者,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最后,在平台经济方面,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并进一步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在地产方面,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地产融资端政策托底、海外加息幅度趋缓,市场盈利和风险偏好有望得到修复。基本面方面,消费行业有望受益于疫情防控优化、居民收入和消费意愿回升,盈利迎来修复。风险偏好方面,一方面,美国经济数据出现衰退迹象、通胀压力有所缓和,2023年加息的压力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平台经济反垄断已初见成效,政策态度逐渐转暖。此前受压制的风险偏好未来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国内流动性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2023年货币政策有望保持中性偏宽松,“稳增长”力度有望持续加大。国际流动性方面,主要国家美国、欧洲等经济衰退压力渐显,货币政策可能由紧转松,将缓解港股流动性压力。预计在盈利回升、海外流动性收紧放缓、风险偏好上行的背景下,恒生指数大概率走出盈利估值双驱动的行情。

主要的风险点在于: 1)疫情蔓延和变异超预期;2)美联储加息节奏超预期;3)地域政治摩擦超预期;4)国内稳增长政策不及预期;5)产业监管政策超预期;6)人民币汇率波动。

#债券篇#

马龙   

招商产业债券

基金代码(A类):217022

港股、债市、养老FOF、固收+……大类资产2023年报核心观点合集

宏观经济回顾:

2022年,国内经济由于疫情扰动的影响,增长略显疲弱,全年GDP同比增长3%,增速较上年下降5.1%。分季度看,四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4.8%、0.4%、3.9%和2.9%,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由于受疫情影响较大,增速明显偏低。投资方面,12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5.1%,增速在2022年呈现持续下滑态势。其中房地产投资负增长幅度持续走阔,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下降10%,虽然地产行业需求和供给端改善政策频出,但在行业整体销售依然低迷的背景下,地产企业拿地和新开工意愿仍较为低迷;12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1.5%,随着宽财政政策不断推出,基建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稳定器;12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9.1%,增速同样在2022年表现为趋势性下行,主要系在出口下滑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转负的情形下,制造业企业投资意愿趋弱所致。消费方面,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下降0.2%,消费受疫情散发影响在2022年表现疲弱。对外贸易方面,随着全球加息周期下欧美国家经济普遍即将进入衰退周期,叠加前期国内出口高基数影响,12月出口金额当月同比增速已降至9.9%,出口增速承压明显。生产方面,2022年12月PMI指数为47%,依旧在荣枯线以下,经济增长相对疲弱,12月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4.6%和43.9%。整体来看,随着优化政策出台后疫情在国内迅速达峰,叠加服务性消费恢复较好,预计2023年经济增长将迎来筑底修复,但地产销售持续疲弱和出口增速对经济形成拖累仍值得关注。

债券市场回顾:

2022年债市整体基于弱现实和强预期两条逻辑线进行博弈,上半年国债收益率呈现窄幅震荡行情,下半年波动幅度明显加大,尤其11月疫情防控优化政策和地产支持政策的出台对债券市场形成较大冲击。

具体来看,2022年上半年10年国债收益率波动幅度基本在10bp以内,长端对基本面的反应较为钝化。1月份在经济数据持续低迷、央行下调MLF和OMO利率、市场预期央行降准降息可能性较大的情形下,10年国债收益率从2.8%下行至1月下旬2.68%的低点水平,2月份由于社融数据超预期、降息预期落空、地产放松政策频出带动稳增长预期提振,10年国债收益率又重新上行至2.8%左右。3-4月债市开始进入震荡行情,随着统计局发布的4月经济数据超预期弱、稳定经济大盘会议召开,叠加期限利差高企、资金面持续宽松,10年国债收益率又迎来一波下行,5月底达到2.7%低位。进入6月,在经济数据有所改善、美国通胀压力持续导致美联储鹰派预期抬升的情形下,10年国债收益率在6月底回到2.83%左右的阶段性高点水平。

进入下半年,7月份随着地产销售高频数据并未出现改善,且资金面仍维持宽松,10年国债收益率由2.84%下探至2.72%附近。8月份PMI超预期回落、社融数据不及预期进一步加重市场对经济担忧,同时MLF和OMO降息10bp带动债市快速走强,10年国债收益率于8月中旬触及2.58%的底部水平。9月份,经济数据脉冲式企稳、资金面边际收紧压力、欧美债市下跌等多重利空使得10年国债收益率又从底部回调至2.76%水平,但10月份由于消费、地产数据表现不佳,疫情在全国多地散发等因素,10年国债收益率回落至2.64%。11-12月,在疫情防控二十条和央行支持地产十六条政策推出后,债券市场利率大幅调整,迎来一波行情调整,10年国债收益率最高触及2.92%水平。

分品种看,信用债波动幅度较利率债更大,上半年在资产荒和流动性宽松背景下,信用债收益率整体呈下行趋势,信用利差持续压缩,但11月债市调整以来,由于理财产品普遍净值回撤面临赎回潮,且理财机构信用债持仓占比更高,这一轮赎回潮中信用债调整幅度明显大于利率债,且调整时间更长,直至12月下旬信用债收益率的上行趋势已基本企稳。

市场展望:

展望2023年,在基本面改善预期下,我们认为债市情绪可能整体偏弱,应重点关注资金面的不确定性、高频数据的改善幅度、政策制定、债市收益率绝对水平以及股债跷跷板效应。具体分析如下:第一,在信贷开门红的背景下,后续的资金面仍有不确定性,预计资金利率中枢小幅抬升,财政前置地方债发行等都对流动性不利,且2023年没有2022年减税政策对流动性的支持;第二,高频数据看,高炉开工率偏强,主要是工业部门需求所致,疫后消费好转有助于内需制造业板块修复;第三,从政策视角看,2023年稳增长政策诉求较强,若后续经济修复较好,债市收益率有上行压力,若修复略弱,则预计在地产、消费上有进一步的刺激政策出台,对债市依然不利;第四,从绝对水平看,目前10年国债收益率仅比2022年3月时略高,且过去几轮牛熊市从收益率低点反弹幅度看,本次10年国债收益率从低点反弹仅30bp,这是一个偏低的水平;第五,沪深300指数连续两年走弱,股市估值处在相对较低的状态,且2023年1月股市已有一定上涨,应注意股债跷跷板效应的影响。

#固收+篇#

港股、债市、养老FOF、固收+……大类资产2023年报核心观点合集

王垠

港股、债市、养老FOF、固收+……大类资产2023年报核心观点合集

余芽芳

招商瑞恒一年持有期混合

基金代码(A类):009377

2022年美联储超预期加息,海外地缘政治环境动荡,叠加国内因为疫情防控对宏观经济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A股市场开年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5月份之后国内稳增长力度明显加大,市场迎来了一次较为明显的反弹,但随着经济复苏预期在三季度被证伪,市场再次回到下跌趋势中。11月份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市场对宏观经济的预期再次出现改善,外资加速流入A股,以银行、白酒为代表的价值股迎来一轮显著的估值修复。操作方面,2022年市场环境的恶化对固收加产品的运作带来了严峻考验,我们继续坚持了以风险控制为前提的投资框架,在市场超预期下跌过程中,通过控制权益仓位减少回撤幅度。但从全年来看,权益部分的亏损依然拖累了组合整体净值表现。2022年全年债券市场波动较大,全年资金面整体宽松,但是债券市场最后是一个熊市。整体上,前三季度,由于资金宽松加上疫情的多点爆发和防控,经济基本面持续低于预期,债券收益率震荡下行。但是进入11月以后,不论是国内的疫情防控政策还是地产政策都做出了较大的方向性调整,市场对2023年经济复苏、生产生活正常化充满了期待,债市相应开始调整,在调整过程中银行理财也开始赎回,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各期限收益率出现了一波快速上行。

展望2023年,国内经济在低基数的效应下迎来较快的经济增长,线下场景的恢复也会进一步推动消费的复苏,市场的风险偏好有望得到提振。但考虑到经济转型的任务依然艰巨,对于地产、基建等传统经济部门的表现不宜过于乐观,整体经济增速向上弹性有限。在此背景下,我们更加关注与经济转型相关、受到政策持续支持的数字经济、工业自动化、军工信息化等新兴成长领域,以及部分高景气度的消费子版块。考虑到2023年A股市场大概率仍然以震荡为主,难以走出趋势性的行情,且行业分化显著,我们在操作上需要更加注重持仓的有效性,淡化仓位选择,尽量保证组合有一定比例的个股贴近2023年高景气度的细分行业,争取能在市场震荡中不断累积正的权益贡献。

#资产配置篇#

港股、债市、养老FOF、固收+……大类资产2023年报核心观点合集

雷敏

港股、债市、养老FOF、固收+……大类资产2023年报核心观点合集

徐冉

招商智星稳健配置一年封闭混合(FOF-LOF)

基金代码(A类):161730

我们认为2023年的权益市场环境会优于2022年,可以向权益资产要收益,但投资者也要抱有合理的收益预期。

此前在2022年压制市场的主要因素,在2023年均有所缓解:1)由于通胀高企,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全球主要央行在2022年进行了多次、大幅的加息,全球便宜的钱变少。2022年末开始,通胀已经有显著回落,预计2023年上半年美国通胀会持续回落至5%以下,美联储加息拐点已现,预计在5月前后会暂停加息。因此,全球风险偏好在2023年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2)疫情防控终告一段落,快速感染后也迎来了阶段性的快速免疫,疫后修复本身就会给经济增长带来力量。3)地产数据2022年的基数极低,2022年四季度开始从保需求到保项目到保主体,地产政策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预计2023年地产的拖累因素也会有所缓解。

从宏观基本面的角度来看,当前市场对于弱复苏还是强复苏的分歧较大。我们认为在居民资产负债表较为健康的背景下,需求具备基础,而生产环境、生产力的改善也具备条件,因此对经济复苏充满期待。但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经济的质量尤为重要,仍要站在长远的视角审视经济增长的结构。

从估值维度来看,反弹后A股的性价比优势有所减弱,但全A股权风险溢价仍处于历史偏高位,主要宽基指数估值处于历史40%分位左右,股票的相对价值依旧凸显。

从全球比价维度来看,中国在2023年会有更高的经济增速和更低的通胀环境,全球比价效应较好,因此中国资产更具吸引力。

我们认为2023年市场的机会来源会更加宽泛,结构上可以更加均衡,但优选个股的能力尤为重要。风格上,短期成长价值适度均衡,中期更看好成长的机会;另外中小盘的估值优势也更为明显。关注配置以下方向的基金:1、行业及公司景气度向好,寻找好赛道中有竞争壁垒的好公司,关注计算机、医药、军工、新能源等领域;但需要从中挖掘更多新的标的。2、行业景气度改善的方向,沿着经济修复路径寻找机会,包括机械、家电、食品饮料、金融地产等。

对于债券市场的观点,经历了前期的调整,短期来看债券基金票息再度具备保护价值,预计经济基本面修复难以一蹴而就,且货币政策仍维持呵护态度,因此预计债市风险可控、仍有配置价值。但往2023年全年展望,债市仍需面对政策推进、经济修复所带来的基本面问题,因此收益率继续下行的空间已经相对有限。

#养老FOF篇#

章鸽武

招商和悦稳健养老一年持有期混合(FOF)

基金代码(A类):006861

港股、债市、养老FOF、固收+……大类资产2023年报核心观点合集

A股市场:随着地产政策的调整与投资正常化,疫情防控的放松与潜在消费动能的恢复,表明政策态度向经济增长倾斜。疫情三年后,中国经济来到了休养生息、扩张内需的阶段,正站在一轮新的复苏周期和信用扩张的起点。从投资和企业去库存行为的角度看,一轮上行的周期往往将持续6个季度左右。与此同时,A股估值与信用、利润结构高度相关,有望受益。

债券市场:展望2023年,受经济基本面修复向上的影响,债市运行预计仍是一个收益率中枢上移的过程。但债市中枢上移的顶端有限。在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及2020年底防疫期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处于3.1-3.3%的区间,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中枢,能够回到疫情前的2019年已经殊为不易,10年国债收益率反弹的最高点位也应参考疫情前阶段,故预计10年国债收益率调整最高点在3.1-3.3%的区间水平。可能超出预期的因素是通胀,如果需求好转,而供给端因为各种原因受限推动物价的上涨,比如工资上涨导致核心通胀上移、供给因素导致部分大宗商品大幅上涨等,则此时央行有可能适度收紧货币政策,带动债券市场调整超出预期区间。

本资料仅为本公司与渠道、客户沟通交流使用,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

港股、债市、养老FOF、固收+……大类资产2023年报核心观点合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