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 Image 3 Image 3 Image 3

教育、科技、人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驾好“三驾马车” 助力气象高质量发展

频道:行业资讯 日期: 浏览:1114

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背景下,气象灾害防御与应急管理已成为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南信大”)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借助学校“大气科学”一流学科群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底蕴,于2022年11月成立应急管理学院,为全国各地培养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人才,共同应对来自气象灾害的挑战。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近年来,南信大在加强气象人才培养、打造科技创新体系、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与中国气象局深化合作,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教育、科技和人才支撑。

教育、科技、人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驾好“三驾马车” 助力气象高质量发展

靶向对接,服务国家行业战略需求

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气象“王牌军”。一直以来,南信大致力于探索拔尖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建立了基于学科交叉、科教融合的培养体系。2010年,南信大创立首届大气科学长望实验班;2017年,专门成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长望学院”;2020年9月,南信大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成功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是首批入选高校中唯一的地方高校、入选项目中唯一的大气科学学科。经过两年努力,拔尖班学生已在各方面崭露头角。

顺应新发展格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南信大担当大气科学龙头学科使命,成功牵头推动增设气象专业学位类别,气象专业在新一轮学科目录调整中是唯一直接新增为博士专业学位类别的学科,也是近年来由一所高校主导推动实现学位增设的成功案例。2021年,南信大主动对接国家“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倡导设置并获批气象技术与工程交叉专业,是全国首个可授予工学学位的大气科学类本科专业。

近年来,南信大还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需求,对口支援孵化西宁大学(筹)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及有关专业,与青海师范大学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导师双聘、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促进西部地区气象教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面向行业需求,招生计划编制更加科学。每年,南信大对接中国气象局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了解专业人才需求。2017年到2022年,南信大共招收气象类专业本科生6520人,气象类专业硕士生1970人。自2008年起持续招收定向生,为中西部基层气象工作提供人才支撑。据统计,在近年来全国气象部门接收气象类毕业生的总数中,南信大毕业生占比在一半以上,多于国内其他所有高校的总和。

科技筑基,打造气象创新前沿高地

聚焦气象科技创新,南信大加快推进平台建设,打破成果转化壁垒,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激活科技创新活力。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接连发表,“973计划”在内的重大科研项目不断获批,科研屡屡获奖,有力支撑大气科学高水平发展。

近年来,南信大围绕核心气象科技需求,统筹各类资源,建立地学类省部级科研平台23个;联合江苏省气象局等单位,两年内成功获批“江苏省气象遥感装备与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智能气象探测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两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有力推动局校平台共建合作和科技协同创新。

以团队为支撑,围绕国家战略,南信大聚焦气象学科重点难点开展科研攻关。在中国气象局开展的“十三五”以来气象行业科技成果评价工作中,南信大3项成果被评价为“优秀”。

2020年,由南信大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会军牵头的“气候系统预测研究中心”基础科学中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是首个落地江苏省的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该项目攻坚气候研究重大难题,致力于提高气候预测科学水平和准确率,整体提升我国在气候预测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南信大罗京佳教授及其团队研发的NUIST CFS1.0气候预测系统成功亮相开放合作展区,是江苏省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开放合作展区的唯一高校成果。目前,该系统已深入参与到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水利部及各区域的气候预测会商,并为上海进博会、北京冬奥会等提供实时预测信息,获得国内外广泛赞誉。

近五年,南信大在数值预报、气象防灾减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气候资源规划等领域共承担气象系统相关单位委托科技项目506项。该校教师发表气象和大气科学领域 SCI 论文全球高校第一,为国家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贡献了南信大力量。

局校融通,推进气象服务提质增效

南信大深入贯彻实施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等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坚持科技创新“四个面向”,在局校合作方面围绕国家战略,以团队为牵引深化气象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接业务部门共建科研业务大平台,不断开拓局校合作新途径。

2021年,南信大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签署协议,在2011年战略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合作领域,推动卫星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与国家气象中心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国际培训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2022年,南信大还获批建设中国气象局生态系统碳源汇重点开放实验室,助力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提升。

与此同时,南信大坚持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两翼齐飞。该校依托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联合实验室,持续开展各类线上线下科普活动,开发一系列极具艺术性、趣味性和鉴赏性的气象科普产品。2022年,该实验室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南信大荣获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活动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并获评优秀线下活动1项和优秀网络活动1项。

近五年,在智库研究方面,南信大围绕大气污染治理、气象灾害应急决策、公共气象服务与保障等领域共有65篇咨询报告获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其中,《后AR5时代气候变化主要科学认知及若干建议》获国务院领导批示,《关于全球温控1.5摄氏度下我国气象灾害风险方面的研究报告》被中共中央办公厅采纳。

担当作为,构建起全球气象共同体

60多年来,南信大始终坚守并不断探索国际化办学路径,推动气象科研和教育国际化。设立海外院士工作站,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开展深度合作,探索运行“在地国际化”模式,王会军院士、罗京佳教授入选英国路透社发布的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0位科学家名单……国际影响力持续攀升。

2020年,由南信大牵头发起、全球20多国3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加的国际气象教育与科学研究协会在南信大成立,该国际协会致力于提升协同应对气象变化、环境污染、气象灾害等科学问题的能力,打造全球气象共同体。2021年,南信大受邀加入世界气象组织水与气候联盟,成为第一所受邀加入该联盟的中国单位。2022年,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全球极端天气气候平台南京中心在该校揭牌成立,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前沿与交叉平台。

2021年,南信大与世界气象组织签署《关于实习生合作备忘录》和《关于初级专业官员合作协议》,为师生赴国际组织实习搭建良好平台。首次申报的“气象大数据交叉领域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成功获批,目前已有8名学生赴世界气象组织相关部门实习,3名学生即将前往,此外还先后选派两名教师赴世界气象组织挂职工作。

同时,南信大持续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提供优质的气象培训服务,推动全球气象预报水平、防灾减灾能力提升。设在该校的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是全球学员覆盖范围广、质量名列前茅的培训中心。目前,该中心已为158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4500余名高级气象科技人才和管理者。

2022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致函该校时表示,“设在南信大的区域培训中心在培养世界范围内气象专业人才、服务世界气象组织‘能力建设计划’的实施,以及响应当前气象重点领域培训需求方面贡献巨大。”

(作者:方向 王美丽 责任编辑:张林)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