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5点,上海科技馆正式闭馆,迎来为期两年的大规模改造升级。当天,馆内迎来了五湖四海的观众,有旧友、也有新朋,馆内充满着不舍与期待。
他们特地坐火车来 重温儿时回忆
2001年12月18日,上海科技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作为上海市政府2001年“一号工程”,以“自然、人、科技”为主题的上海科技馆,宗旨是提高公众科技素养,以各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吸引观众参与各类科技活动和科技项目。
运行20多年来,上海科技馆成为了孩子们科学的启蒙地,在这里感悟自然、体验科学,“科技馆陪伴你成长”,上海科技馆2001年开馆时许下的心愿,如今已梦想成真。
住在杭州的郑同学、陆同学小时候曾来过上海科技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次,得知上海科技馆即将暂别两年,他们昨天特地购买了最后一天的门票,乘坐当晚的火车赶到了上海,再一次重温儿时的回忆。
“13年前第一次来,当时我年纪还特别小,对科技馆展馆里的机械设备感到特别新奇。”陆同学说,“智慧之光里的电磁展示等,特别有意思。期待这一次的改造,能增加更多新技术的互动。”
根据科技馆公布的改造方案,上海科技馆现有13个常设展区,此次升级改造将保留“智慧之光”“探索之光”等经典原理展区,并进行局部优化;保留“人与健康”“地球家园”“彩虹儿童乐园”“生物万象”等展区的主题,并进行全面升级;调整“机器人世界”“信息时代”“宇航天地”“设计师摇篮”“地壳探秘”等展区主题,并整体换新;将“动物世界”和“蜘蛛展”调整为公共文化空间。
与科技馆同岁的“老粉”和
第一次来的“新粉”相遇了
上海科技馆的一件件展品展项是历史的见证、时代的缩影。这里曾举办过“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展”等大型科普活动,激发了一代代人对科学的向往。
上海天文馆001号观众茅译文就说,他和上海科技馆同岁。作为科技馆的资深老粉,他平时有空就会去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看看。科技馆曾经展出的航天展让他记忆犹新,也成为了开启他“科学梦”的钥匙。如今在大学攻读无人机相关专业的茅译文希望两年后和科技馆重逢时他的身份也有所转变。“我现在还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两年后大学毕业希望能从事科技工作。”茅译文说,是科技馆引领他更加向往科学研究。
当天,他在上海科技馆特设的打卡区内拿到了印有科技馆吉祥物的明信片。在同一个打卡点上,5岁半的黄钦则是第一次来到科技馆的新粉,拿到明信片后他仔细查看,对妈妈说,希望两年后的科技馆更漂亮。黄钦的妈妈顾女士也是科技馆的粉丝,她说:“我学生时代就经常来,孩子在科技馆里学习科技知识很有氛围感,也非常期待两年后升级改造的全新科技馆。”
一张张“暂别”胶片被细心珍藏
观众期待带来更大惊喜的科技馆
深受观众喜爱的科学影城也将在本次改造中进行升级换代。记者了解到,球幕影院和巨幕影院将由传统的胶片放映升级为数字放映,并对观影环境进行全面优化,四维影院和太空影院也将对放映系统、音响系统和特效系统等进行系统更新。
当天下午,球幕影院和巨幕影院迎来两场“暂别”演出,而每一位观众也拿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曾经服务过无数观众的电影胶片。一张张胶片被馆方细心放置在塑料盒中,而观众也纷纷表示将悉心珍藏。
高相当于六层楼,宽似篮球场,拥有IMAX银幕的巨幕影院;直径23米,倾斜度为30度,具有让观众感觉飘浮在空中的倾斜式银幕的球幕影院,曾吸引了众多科普影迷。
IMAX院线影迷团组团来到了上海科技馆,邱先生是其中一员,“对我们影迷来说,科技馆改造前的最后一场电影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两年后的影院全部改为数字放映,胶片很有纪念价值。”
当天,科技馆的纪念品销售处也火爆异常,专属刻字纪念章处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纸质版参观指南也被众多市民观众收藏。
上海科技馆改造还将升级游客服务中心、博物馆商店、游客餐厅等公共服务设施,并对屋面、幕墙和机电系统等进行全面翻新,打造更加舒适、环保、智慧的场馆,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
暂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在馆内各处打卡的观众们拍下了一张张留念照片,并期待两年后的上海科技馆带来更“科幻”的惊喜!
文字/摄影:杨珍莹
编辑:朱轶锴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