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爆炸:宇宙通史》,[英]帕特里克·摩尔 [英]布莱恩·梅 [英]克里斯·林托特 著,鞠强 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23年2月
宇宙的最终命运是什么?现在还很难在一系列可能性中做出选择,但是这个答案一定取决于终极对战中仅有的两位玩家——引力以及驱动宇宙加速的力(称作宇宙学常数)的相对实力。
让我们先来考察引力胜出的情况。膨胀会停止,然后局势扭转。与在红移光谱中观察到星系远离我们的情况相反,当它们向我们靠近的时候,我们将看到蓝移。宇宙的温度会升高,星系团之间的碰撞将会变得越来越常见。天空会变得明亮,最终整个宇宙会在“大挤压”中结束,有点像反过来的大爆炸。
宇宙的墓地。大爆炸后187亿年以后,巨大的黑洞将会同恒星和行星的遗迹共享一个极大膨胀的宇宙。(《大爆炸:宇宙通史》内页插图)
接着会发生什么?也许宇宙会反弹,这样我们的宇宙的大挤压会成为下一个宇宙的大爆炸,如此这般,无穷无尽。这样的宇宙循环使得我们可以免于假设一个时间开始的创生时刻,这个想法令人感到欣慰。
不幸的是,目前的证据显示,大挤压几乎不可能发生。宇宙中的物质太少了(即使包括暗物质),没办法逆转膨胀。引力不够强。而宇宙学常数的存在只会使事情更糟,宇宙似乎将以一个不断增加的速率永远膨胀下去。由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取决于宇宙学常数的强度,现在是时候来看看它是否真的是一个常数了。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证据能用于下定论。目前,我们知道的一切都和它是常数相吻合,所以让我们假设是这样的,然后再看看会发生什么。
永远膨胀:宇宙先是逐渐变暗,然后加速坠入黑暗
在我们的太阳冷却并且死亡很久以后,随着星系团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加,恒星仍然闪耀。人们认为在这些星系团中,其成员之间的距离相对较短,所以引力仍然起着主导作用,可以把它们约束在一起。但是,在星系群之间的巨大距离上,宇宙斥力会带来不断增大的裂痕。星系看起来都会变得更加暗淡,即便在星系团内部也会有所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明亮的恒星会爆炸,留下微弱的遗迹,黑洞数量不断增加。随着可以用来形成新恒星的物质越来越少,宇宙先是逐渐变暗,然后加速坠入黑暗。
M87星系是室女座星系团中最重要的成员,距离我们6000万光年。它有14000个球状星团以及壮观的喷流,喷流从中心向外延伸超过8000光年。它强烈的辐射遍及从X射线到无线电波的所有波段,驱动这些的是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大爆炸:宇宙通史》内页插图)
从现在开始大约十万亿年后,恒星将停止辐射,核燃料也将所剩无几。引力效应继续起作用,很多黑矮星会近距离相遇。一颗围绕星系中心运行的恒星将以辐射引力波的形式失去能量,并且慢慢向星系中心靠近。它会加入其他恒星的队伍,最终导致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
同样的基本原理可能适用于曾经是超星系团的成员,比如今天的本星系团和室女座星系团,所有的物质都集聚在中心。大约一万亿亿年以后(这是目前宇宙年龄的100亿倍),情景会变得非常凄凉:死亡的恒星、行星的幽灵、巨大的黑洞以及四散的基本粒子和光子。整个空间会增大到超出我们想象的尺度。黑洞之间的距离是目前可观测宇宙大小的100倍以上。每一处的生命都灭绝了。宇宙尚未灭亡,但是游戏已接近尾声。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甚至黑洞可能都不是永恒的。我们前面提到过,任何空间中的真空都被认为充满了虚粒子,它们的寿命太短,通常不能转化为普通物质。这些粒子成对出现,除了携带相反的电荷外,其他性质完全相同。它们会迅速相互湮灭。但是,假设一个粒子和它的反粒子恰好出现在黑洞视界的外部(记住视界是不可逃离的区域边界),在这对粒子像通常那样相互湮灭之前,其中的一个可能被吸进视界,而另一个朝相反的方向弹射。对一个黑洞外的观察者来说,这和黑洞从视界内发射出一个粒子是等价的,所以,实际上黑洞质量减少的量和发射出的粒子的质量是相同的。视界的半径同样在收缩。这个过程会一次又一次地发生。伴随着霍金辐射的发射,黑洞变得越来越小,最终它将在一次辐射爆发中蒸发。
接下来是终点:质子衰变。质子被认为是由夸克构成的,但它最终可能分裂成更轻的粒子和辐射。它可能首先衰变为一个正电子(反电子)和一个叫介子的粒子。介子不稳定,会迅速衰变成光子。质子的平均寿命据估计至少会达到10的31次方年这个数量级,因此,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质子衰变的实例就一点都不令人惊讶了——宇宙的年龄只有10的10次方年而已。但是如果这个图景是正确的,那在10的33次方年后,宇宙将完全变成一片光子和基本粒子的海洋。空间的膨胀将会导致难以置信的稀释。据估计,在10的66次方年之后,普通电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将超过我们今天可观测宇宙半径的10万倍。1古戈尔(10的100次方)年过去了。也许在10的116次方年之后,剩下的粒子也会衰变成辐射。宇宙不断地变得更暗也更冷,什么也都不会再发生。
记住这个描述是基于“加速力保持强度不变”这个假设的。但如果不是呢?如果它变弱或者它完全停止起作用,我们仍然会到达这种刚刚描述过的凄凉、孤独的未来,虽然过程变慢但是不可避免。如果宇宙学常数强度增加,那么将有一个更惨烈的结局在等待着我们。
一个黑洞的死亡。这是一张黑洞通过发射霍金辐射而收缩的可视化图像。人们认为最终所有的黑洞都会以辐射的爆发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当它收缩的时候,它发出的辐射将逐渐移向光谱的蓝端。(《大爆炸:宇宙通史》内页插图)
宇宙继续膨胀,最终组成恒星的物质也会被撕裂
刚开始不会有明显的不同。事情会发展得更快一些,但是我们很快就只剩下了孤立的星系团,到此时它还一直被引力束缚在一起。当物体靠得近的时候,也就是在小尺度上,引力是最强的,而加速力却随着距离增大而强度增加。但是,宇宙学常数不断增加的强度将最终在越来越小的尺度上起支配作用。首先,星系团会被撕裂,在可观测宇宙的中心留下一个孤立的星系。在这个阶段,宇宙中的结构只能持续不到10亿年。在结局到来之前的6000万年里,孤立的星系会被撕开,恒星或者只是残存的遗迹会飞向各个方向。现在,宇宙比想象的更空旷,物质也比想象的更孤立。但是宇宙还有大戏将要上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撕裂。
宇宙继续膨胀,而且越来越快,最终组成恒星的物质也会被撕裂。任何仍然幸存的行星也会在结束到来之前30分钟被摧毁。我们只剩下一片原子的海洋。甚至这也不是终点,膨胀似乎会继续让原子加速并被撕裂,留下的只有辐射。即便是把原子核束缚在一起的力,也不再能够抵抗斥力。宇宙变成了一片辐射和粒子的海洋,就像是在大爆炸刚发生之后一样,只不过密度近乎无穷小。这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可是人们必然会有一种本能的、相当怪异的感觉,觉得哪里出了问题。宇宙以这些方式中的任何一种形式结束似乎都是无意义的,很可能我们忽略了什么关键因素。
如果最后没有更多的事件发生,那么我们就没有东西去测量,我们也可以说时间结束了。如果时间结束了,我们就不能推测在那之后会发生什么,因为将不会有“之后”。很难相信这样极其复杂和有序的宇宙将在平淡无奇的混沌中结束。科学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除非我们智慧的力量发展得足够强大,让我们获得全新的洞见,否则我们无能为力。
如果平行宇宙存在的话,它们也会面临灭亡吗?
至少我们知道我们的地球以及在地球上繁衍的生命只有有限的未来。宇宙虽然有一个更遥远的未来,但是如果现代理论正确的话,这个未来并不是无止境的。因此,这是否意味着,总有一天,所有的智慧都将宣告结束?我们对宇宙了解很多,还有“平行宇宙”的概念,平行宇宙和我们共存,但是在不同的维度上,彼此间不可能发生接触。这样的宇宙可能在每一个方面都与我们的不一样——不同的构成、不同的起源和不同的时间尺度。如果平行宇宙存在的话,它们也会面临灭亡吗?
大撕裂。即使是把原子核束缚在一起的力也不再能够抵抗斥力。宇宙变成一片辐射和基本粒子的海洋,很像大爆炸刚刚发生之后的样子,但是密度近乎无穷小。(《大爆炸:宇宙通史》内页插图)
假设它们存在,关于这一点我们没有丝毫的证据,平行宇宙也许在我们的宇宙灭亡或者消失之后还能持续很久,并且如果它们支持智慧生命,那么最终完全死寂的图景可能不再有效。问题是,目前似乎没有发现平行宇宙的办法。如果我们真的到了一个完全静止的最终状态,那么可以说,“我们的宇宙或很多个宇宙的整个实践”都是徒劳的,这是许多人难以接受的。
我们已经尽力以天文学家目前理解的方式去追踪宇宙的历史。我们从大爆炸开始,追踪了暴胀期、透明化、第一代恒星、星系、行星和生命各个历程,并展望了数十亿年后真正暗淡和遥远的未来。就在我们创作本书的时候,这个故事仍然是所有故事中最令人信服的一个。但是,在100年之后甚至10年后,它还是准确的吗?好吧,我们也不知道!
本文选自《大爆炸:宇宙通史》,部分小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文中所用插图均来自该书。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原文作者/[英]帕特里克·摩尔 [英]布莱恩·梅 [英]克里斯·林托特
摘编/安也
编辑/张进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