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5日消息(记者 黄昂瑾 张圣琪)近年来,随着游戏防沉迷新规出台,游戏企业严格执行新规措施,以及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正式实施,现阶段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等联合发布的《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超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3小时以内;未成年人游戏总时长、消费流水等数据极大幅度减少;游戏企业防沉迷系统覆盖九成以上未成年游戏用户。
随着未成年人保护进入新阶段,未来,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防治工作还有哪些提升空间?2023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郭媛媛将围绕“堵疏结合”实施好未成年人保护法向大会提交提案。
未成年人保护需加强正面疏导
2021年6月正式颁布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添加了“网络保护”专章,明确指出,新闻出版、教育、卫生健康、文化和旅游、网信等部门应当定期开展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宣传教育,监督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履行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义务,指导家庭、学校、社会组织互相配合,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进行预防和干预。
郭媛媛指出,在处置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过程中,还需加强以网络素养教育赋能等软性和长期有效措施、手段,强化正面疏导,利用互联网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
“数字媒体有很多不同类型的产品,我们提供给孩子们的是不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是不是契合他们成长需要的、同时形式上是不是能让他们从中获得快乐和收获的?这为我们下阶段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出了更多议题和努力方向。”近日,郭媛媛在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表示。
此前,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发布的《互联网平台未成年人保护发展报告(2022)》,综合选取四类 81个互联网平台,就信息提示、技术保护、防沉迷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调研。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游戏平台的未成年人保护得分最高,社交平台和音视频平台得分相对较低。
“防沉迷要防的是我们被技术完全规制的情况,防的是我们的生活完全机器化、技术化。”郭媛媛指出,在通过硬性规定等措施进行“堵”的同时,也需要疏导。
建议建设“堵疏结合”的社会综合协同体系
对于网络防沉迷防治体统工作还将往哪些方向努力,郭媛媛对央广网记者表示,要做好未成年人保护这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需要政府部门发挥整体统筹的作用,也需要社会各方的协同。
“尤其是教育体系要担当重要责任,比如义务教育阶段,如何上好信息科技这门课?再比如,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父母充当了非常重要的陪伴角色,家长能否将陪伴好孩子的线下生活当成自己的必修课?”郭媛媛说道。
对此,郭媛媛建议建设“堵疏结合”的社会综合协同体系,即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可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政策的统筹协调,牵头构建“疏”“堵”结合的政策执行体系;民政部门应会同家庭教育行业协会等社会工作机构,加强社会和家庭教育中有关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宣传教育;学校应做好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夯实义务教育在其中的责任担当,切实落实教育部2022年4月颁布的义务教育新课标中“信息科技”课程,强化未成年人有关信息素养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等的内容教学和素质培育。
同时,建设由政府部门主导,学校、家庭、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生态体系;加大对青少年“线下”德育、体育、美育、劳育、科普教育等资源的投入和开放力度,尤其是在体育方面,应加大为欠发达地区学校配备运动场所的力度,加强标准化体育课程、体育赛事供给;不断丰富未成年人的课余生活,以助力、帮扶其健康成长。
此外,郭媛媛还提出,建议建设有利于“疏堵结合”的未成年人网络素养联动培育体系。树立互联网平台全网、全域青少年保护意识;加强青少年隐私保护;建设未成年人友好型网络平台;建立网络产品分龄分级分类体系;建立相关行业标准,对教育类互联网数字产品在版号、内容方面加以扶持;优化面向未成年人的产品结构;鼓励互联网平台加大对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功能性产品研发;鼓励社会企业提供优质数字内容、数字产品,不断完善青少年模式内容池;建立互联网线上与科普教育线下互动沉浸的教育场景;研发益智、陪伴、成长类功能性游戏,助力青少年核心素养和向上向善价值观的培育、养成。
郭媛媛强调,互联网监管部门应建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负面清单;加大政府对监管之外的灰黑产打击力度;建立互联网平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发展重大事件强制披露制度,保证社会对相关平台的监督常态化开展。
(来源:央广网)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