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 Image 3 Image 3 Image 3

“东数西算”启动,区域算力中心应如何建设?

频道:行业资讯 日期: 浏览:1006

当前,数字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算力成为核心资源之一。以数据中心、超级计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也继而成为新基建中的“地基”,国家各部委在布局推动上不遗余力,近年来从标准、规划以及鼓励扶持措施等方面提出多项相关政策。

近日发布的“东数西算”工程,再次将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推向新高地,掀起新一轮的建设高潮。

然而,什么样的建设方向和建设路径能真正助力产业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亟待社会共识。

“东数西算”启动,区域算力中心应如何建设?

因需而定 合理布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带来了全社会数据总量的爆发式增长和数据资源存储、计算和应用需求的大幅提升。在需求牵引、政策驱动的背景下,各地围绕不同定位制定了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瞬时间各类算力中心快速扩张。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各类算力中心总量超过46万个,总面积逾1000万平米,且未来将保持一定概率的增长。

在加快步伐的背后,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供需失衡、重建轻用、路线错位等现象,主要体现在布局、算力、方向三方面。

从区域空间布局上看,我国算力基础设施集中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与建设的能源分布、气候环境等基础条件不符;

从算力配比结构上看,过高的算力供给与区域实际应用需求和产业情况不符,呈现一定的结构性过剩;

从建设路线选择上看,对于算力概念混淆,导致建设方向和建设需求错位,既不能拉动产业升级又造成资源浪费。

诸多信号表明,我国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亟需加强统筹引导、因需而为,根据区域产业需要,定向建立超级计算中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等,避免概念先行、抢占风口,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开放协同 融合共享

目前,我国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仍以分散模式为主,难以形成规模化流通共享,局部出现了“数据孤岛”现象。虽然可能与单一需求耦合度更高,但是与合纵连横以及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相背离。而融合共享的破题点在于架构及生态的开放。

其一,开放的架构能全面支持主流框架,提供多样算力,支撑丰富的应用场景,适应于公共性设施平台的建设,与社会发展路径契合;其二,开放的生态能提供多样的应用选择,在提高易用度、适用度的同时,也最大限度激活了全产业链活力。

不难看出,开放协同是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趋势,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共同发力,为社会治理和产业应用赋能,同时也会反哺于核心技术的创新。

绿色集约 高效普惠

当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方向。基于数据中心的高能耗问题,“绿色集约”无疑将成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实施路径。

除聚焦于PUE值的降低,也更关注数据中心的算力算效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因此,高效普惠成为另一关键路径,即用最低的成本创造最高的价值。

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复杂程度高,贯穿环节多,涉及方面广,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政策、产业、企业、标准多层面共同推进。实现绿色、普惠,不止于技术上的创新融合,更应着眼于标准共建,在算力需求、技术路线、价格范围等方面做到有据可依。

只有形成了统一标准,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统筹推进,才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国家发展来看,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是根本目的,真正把算力变为可流动的生产力资源,才是重中之重。

建设发力点应在于建设方向、路径以及建成后使用、分配、服务、运营等维度的能力评估,这些才是衡量建设发展的硬性指标。

一哄而上、唯“力”是图,只能出现供给侧冗余、需求侧匮缺的结果。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