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元宇宙

频道:行业资讯 日期: 浏览:754

估计是觉得NFT的爆火不够,还需要再加上一瓢油,又或者是非同质化代币(NFT)这个概念对于外行人太难以理解,元宇宙(Meta Universe)这个概念最近又出圈了。其实,有趣的是,元宇宙这个概念乍看上去是个和区块链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如果你们看到元宇宙的介绍,会觉得这概念就是游戏+VR+AR+社交。而且也确实——无论是做游戏的、做VR的、做社交网络的、甚至,做AI的,都在提这个事情,都在说元宇宙是未来。但是这和区块链有啥关系,为啥区块链的圈子里大家都对它趋之若鹜?甚至说,为啥这个现在爆火的概念甚至是从区块链这个圈子里炒起来的?

那么我来这里讲讲什么是元宇宙,以及元宇宙这个概念和区块链究竟有啥关系。

什么是元宇宙

那么,什么是元宇宙呢?

简单说,了解元宇宙的最好方法就是去看电影《头号玩家(Ready Player One)》,那里面描绘的世界,就可以说就是元宇宙的一个直观体现。

什么是元宇宙

但另一方面,虽然从体现上大差不差,但从内涵上,区块链行业提到的元宇宙,和社交网络公司例如Facebook提的元宇宙,以及《头号玩家》里的元宇宙,其实相差甚远。至于区别在哪,我卖个关子后面再说。

现在,我先来解释一下元宇宙这个概念。

首先,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叫做“现实宇宙”。

大家不妨设想一下,我们一般在现实宇宙里都做什么?

睡觉、吃饭、上班……

这部分我们先抛开不看,我们关心的是空闲的娱乐时间——

那么……玩王者荣耀、看剧、看新番、看综艺、看体育比赛,刷朋友圈、刷微博、刷抖音、看直播,去网红店吃饭、和朋友去酒吧喝酒,去看展览、看电影、听演唱会,去唱歌、去密室、去桌游,去剧本杀……或者去打球、去逛街、去旅游……

然后,大家看看上面列举的内容,来分个类——有哪些是发生在现实宇宙中的,有哪些是发生在虚拟世界中的。乍看上去,发生在虚拟世界中的:联网打游戏是最明显的发生在虚拟世界中的事,而另外的一些可能会引起大家思考的事情,是“社交”这件事,其实也逐渐向虚拟世界中转移了,比如刷朋友圈、刷微博、刷抖音,这些放在过去,也许是和别人闲聊、或者发短信、煲电话粥……而此外,例如去网红店打卡这种事,其实前一半是现实需求,而后一半其实也是来自这种虚拟世界的社交需求。

而其他的,多少都还是发生在现实世界之中的。

因此,可能对于大多数不愿承认自己沉迷于虚拟世界的人来说,我们可能愿意承认自己和虚拟世界的关联就是这些了。

但实际上,如果你是一个游戏爱好者,又恰巧比较关心区块链这阵NFT热潮的话,你会知道很多事情正悄悄发生变化——

例如,去年,嘻哈歌手Travis Scott在游戏《堡垒之夜(Fortnite)》中开了一场演唱会,吸引了1200 万名玩家在线参加。

例如,同样是去年,由于疫情,顶级学术会议ACAI(算法、计算和人工智能国际会议)的主办方在游戏《动物森友会!集合!》里举行了虚拟会议,演讲者在游戏中播放ppt并做报告。

例如,还是因为疫情,去年一位数学老师在Valve发行的VR游戏《半条命:Alyx》的道具黑板上上了一节数学网课。

今年,NVIDIA的网络发布会上,黄仁勋在过程中插入了14秒的CG,而公布出来之前无人发现。

(大家不妨自己找找哪14秒是“假”的)

此外,不妨来看看cryptovoxels建立的由NFT艺术品构成的虚拟世界——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购买的NFT艺术品放在这个世界展览。

而逛街……我们就姑且不把网络购物算成逛街了。但各个网购平台也都开始入局VR和AR,为的是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就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对商品、比如衣服,进行试穿、试用。

体育比赛方面——电子竞技比赛的网络观众和奖金都已经远超很多传统体育项目,而2022年的杭州亚运会更是正式加入了电竞项目。

网络直播方面,且不说游戏直播这种内容是虚拟世界的直播,很多主播甚至本身就是活在虚拟世界中的虚拟主播。

至于电视剧和电影这样的内容——且不说动漫,即便是真人出演的电影和电视剧,也许里面的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都用上了CG特效。

甚至于,由于疫情原因,许多公司,尤其是互联网行业的员工,开始了长时间的在家工作,然后远程会议的工作模式。而如果你知道并且参与了以上的所有事情,又恰巧在游戏或者社交网络公司工作的话,你会发现一件很巧合的事情——你是一个虚拟世界的架构师,你足不出户地构造虚拟世界,然后,用挣来的工资买了虚拟游戏中的装备和皮肤、听了虚拟世界中的演唱会、看了虚拟世界中的画展、和虚拟世界中的朋友聊天、看虚拟世界中的游戏比赛……

对于游戏这件事,我的父母的想法大概代表了很大一批上个年代传统中国人的朴素直觉——

现实是“真”的,而游戏里的东西都是“假”的,它们不存在,也自然没有价值。

如果你在玩游戏,那么,你就是在浪费时间,因为你的时间花在了“假”的东西,而不是“真”的东西上面。简单说,就是从功利的层面,你没有创造出任何“真实”的东西。

但在不知不觉中,“真实”和“虚拟”的边界已经模糊了。

虚拟的世界已经渐渐侵入现实——我们看着电视和电影中CG做出来的人物,或者,干脆是看虚拟偶像的直播和演唱会,我们关注的比赛从现实中的体育项目变成了电子竞技,我们工作的内容不再是在现实中搭桥、修路、盖楼,我们在建设更好的网络基础设施、然后更好的社交平台、更好的游戏世界……

而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疫情的推波助澜,现实中的事情开始慢慢侵入虚拟世界——我们在虚拟世界中开学术会议,上网课,开演唱会,开毕业典礼。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慢慢有这么一些事情,我们开始分辨不出属于哪个世界——如果当你收到了你在虚拟的小美果园种的树结的真实的果子的时候,你可能可以说这不过就是商家的一个促销手段而已;但如果我们发散一下——你采用《我的世界(Minecraft)》做出了一部动画,然后卖出了版权获得收益的行为,是不是能够算作在虚拟世界中的行为获得了现实世界中的影响呢?那我们更进一步,如果我们在《我的世界》中做出了设计,然后用3D打印出了设计的东西放进现实,那么它和我们收获了小美果园、东东农场的果子的区别在哪呢?

也就是说,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之外,在很多人和创造它们的公司还不知不觉的时候,已经开始有了一个名为“虚拟”,但其实和“真实”并不泾渭分明的世界。当然,现在这个世界还是支离破碎的,比如,我们需要用不同的终端设备(比如电脑、手机、电视)来进入不同的软件或者App,然后才能进入不同的虚拟世界,这些虚拟世界的展示形式和互动方式都有所差别,有的是文字、有的是图像、有的是影像、有的是VR,而其中有的是单向的、有的可以互动,仅有很少的能获得“真实”的影响。同时,这个世界也还不成熟,除了游戏和社交网络已经触及到了大部分人之外,大部分以上所说的活动都仍旧停留在小众之中,知道的人都寥寥无几,更何况参与的人。

但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是,很多科幻小说和电影里的虚拟世界,已经悄然到来了,这也就是元宇宙这个概念火起来的原因——

所谓的元宇宙,就是大家给幻想中的这个虚拟世界起的名字。

那么,这个世界长什么样呢?

什么是元宇宙
也许是这个元宇宙的样子

它首当其冲的媒介应该是个游戏,毕竟游戏是吸引人来到虚拟世界的大门,而当你踏入大门,会发现它是一个泛娱乐沉浸式的“宇宙”,整合了当下世界中所有我们已经在虚拟世界中的娱乐活动,然后再升级成像是《头号玩家》里的样子。于是,通过VR设备进入这个游戏之后,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如此真实,却又迥异于现实;你可以面对面地和好友以虚拟造型聊天,然后,聊着聊着你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中打开一块屏幕看短视频、看电影。接着,你们可以去虚拟的商店里逛街、在虚拟的世界中看艺术展、甚至于,去虚拟的景点打卡、旅游……但这些,还并不足以构建元宇宙——因为真实感的关键在于“互动”,你在这个世界中做的事情都会“真实”地对世界造成影响——你可以穿上你自己设计的衣服、住进你自己盖的房子,当然,你也可以卖掉你自己做的东西,然后获得这个世界中的通用货币。

当然,这样的世界仍旧不够吸引人——它足够真实了,但也仅仅是现实世界的复制。元宇宙应该是模糊了现实和想象边界的地方——一切我们能够想到的娱乐形式和游戏类型都应该能够无障碍地出现在元宇宙之中——在这里,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实景剧本杀、或者一起在地下城冒险、探索宇宙、或者指挥千军万马对战……而这些幻想的世界中的一切仍旧是“真实”的,你能够获得真实的胜利和冒险奖励、并且可以同样可以和这个世界的参与者进行交易,和任何元宇宙中的物品进行互换。

无论这个世界从技术上还有多远,无论我们究竟希望用什么样的方式达到这个世界……

但可以确定的是两件事:

第一,这个世界听起来很吸引人。

第二,回顾技术发展和人们娱乐方式发展的历史——我们很有可能就是朝着元宇宙的方向去的。换句话说,元宇宙可能就是未来。

于是,也难怪所有人都对这个概念趋之若鹜。

元宇宙和区块链的关系

那么这个概念的范畴里包含哪些领域呢?或者说,哪些公司可以蹭上“元宇宙”这个风口呢?

首先,搞VR和AR的公司很显然是这个概念的受益者,现在A股的“元宇宙”热里,VR和AR的股票大涨也是这个原因。

接着,游戏公司也很显然是“元宇宙”这个概念的直接对口领域,现在我们看到各种游戏公司,比如EPIC、腾讯都已经高调入局元宇宙。

除此之外,各种硬件,无论是智能硬件、AR或者VR设备、还是高性能的图像处理硬件,在这样一个能够模拟真实世界的宇宙里,肯定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代表入局的包括苹果,谷歌和英伟达。而随之而来的就是AI领域,毕竟,在元宇宙里,海量的数据处理那是题中之义。

另外,基础设施方面,更高吞吐量、更低延时的网络是元宇宙的关键——我们的大脑的图像处理能力远胜现在的所有设备,而没有低延迟、高分辨率和高帧率的影像支持,我们的大脑是不会被说服“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的。

而接下来,更有野心的入局者就是社交网络和社交媒体了——例如最早宣布元宇宙计划的Facebook和最近加入的头条。其实仔细想想他们和元宇宙的确是非常契合的关系——前面说了,现在,真正已经占据了我们生活的虚拟世界,一是游戏,二是社交网络,而元宇宙将是一个泛娱乐的虚拟世界,它将会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然后继续覆盖到未来的方方面面。而现在,头号玩家和失控玩家的热映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可能是由游戏公司控制的,是个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类似于魔兽世界的VR版;但从另一个角度想,谁又能说这个宇宙不会是社交网络巨头先构建出来的一个轻度的社交游戏世界,比如《虚拟人生》的VR版?

但现在问题来了——

这里有区块链什么事?

看上去区块链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类,可是为什么这个概念竟然是区块链的圈子先起来的,还被认为是“元宇宙6大支柱技术”之一呢?

这里,我来讲个故事。

万智牌和Artifact

如果你是桌游或者卡牌类游戏爱好者,你应该听说过万智牌(Magic: The Gathering)的大名,这款由威世智公司推出并风靡至今的集换式卡牌游戏(Collectible Card Game)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了,它可以说是同类游戏的翘楚,唯一能与之分庭抗礼的CCG,大概也只有《游戏王》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后者的策略深度和规则的完善程度还是逊色于万智牌。

而提到万智牌,对于不了解这类游戏的人而言,最令人费解的是集换式卡牌(CCG)这个概念。

实际上,我小时候也玩过万智牌,但基本上和班里的同学都属于买不起牌只能玩不值钱的银铁牌的状态。当时,上至父母老师,下至卖万智牌的小卖部老板,都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些花花绿绿的小纸片竟然这么贵,而且30块才能买15张。这里,且不提那张已经成为都市传说的上千美金的“黑莲花”,单说我后来有了钱,去小卖部花了800在小卖部老板不解和鄙夷的目光下买了一整盒之后抽到的闪莉莲娜,卖掉之后就把整盒牌的钱都赚回来了。

什么是元宇宙
(图片来自淘宝店https://www.taobao.com/list/item/613283485423.htm)

为什么这些小纸片能够值钱?

答案其实和大部分小众的收藏品没什么区别——球星卡、球鞋、玉石古玩……反正只要有市场,有稀缺性、什么东西都能有价值。而就如同球鞋除了当收藏品还可以拿来打球一样,CCG除了收藏价值、还可以用来玩。当然,市场也是需要慢慢培养的,而稀缺性也不是谁都能做的——对于CCG这个类型而言,能够保持生命力和价值长达数十年的游戏,除了万智牌,也就只有游戏王了。而这其中除了万智牌作为一个游戏的素质和成功的商业运营之外,不可或缺的因素还有其作为首创的地位和培养的市场,以及威世智凭借万智牌成为了桌游领域龙头的行业地位。

自从万智牌开创了CCG这一游戏类型以来,这个类型经历过几起几落,跟风者层出不穷,各种实体CCG们来了又去,只有万智牌的地位和受众不可撼动。而在电子游戏行业,CCG,或者说是卡牌游戏,已经成了游戏行业的一大“显学”,带卡牌元素的游戏几乎占去了手游和各种独立游戏的半壁江山。当然,说到比较严肃的卡牌游戏,大家很可能第一个想到的是暴雪的《炉石传说》。

什么是元宇宙

炉石在卡牌游戏这个领域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它开创了“大IP”+“卡牌游戏”这个类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引领了无数跟风者,包括后面Valve出品的Artifact。

什么是元宇宙
还记得已经身处天国的A牌吗?

Artifact绝对可以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游戏了——游戏巨头Valve出品,采用Dota2的IP,Valve总裁Gaben Novell在Dota2的国际邀请赛上亲自宣布,首席设计师正是万智牌之父Richard Garfield。刚宣布的时候,作为既打万智又玩dota的我的心情,用一个当时还不存在的词来形容,就是“双厨狂喜”。

什么是元宇宙

但和《炉石传说》不同的是,Artifact的野心更大——它想要对标的不是数字卡牌交换游戏(DCCG),而是试图在数字世界中复制万智牌,也就是实体CCG。

和炉石或者大家熟悉的手游卡牌游戏不同,Artifact里面的卡牌是可以在玩家之间通过Steam互相买卖的。换句话说,在Artifact中拥有一张斧王,就像是在现实世界中拥有一张莉莲娜一样,你可以自由地交换或者卖掉它——甚至,在游戏早期,如果你买游戏的时候附赠的卡牌中出了一张斧王,那么卖了斧王,删了游戏,你甚至还有赚。

什么是元宇宙

然而,Artifact在发行之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迅速凉凉了,其中,令人失望的游戏品质和奇怪的游戏定位是主要原因,但这个复制实体卡牌的野心,以及它引起的争议,在其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就如同家长老师和小卖部老板们不理解为什么花花绿绿的小纸片值钱一样,从《炉石传说》和手游卡牌游戏了解这个游戏类型的玩家们也同样不理解为什么一串虚拟的数字,或者一件存在虚拟世界的一款游戏之中的卡牌竟然有价值。当然,天价游戏道具和游戏帐号这种事情其实大家都早就知道了,包括在Dota2之中的游戏道具其实也已经成了博彩网站的价值等价物,但这些道具的价值往往还处于一个模糊的边缘地带——他们的交易和市场都是游戏外的,游戏本身并没有赋予他们超出游戏数据的地位,他们的价值是玩家们在后来逐渐建立的。而Artifact,则是从游戏层面,规定了玩家有这些游戏内的卡片的价值和支配权,玩家可以自行决定收藏、买卖,就如同他所拥有的一张现实的万智牌一样……

然而,这里就出现了问题——这张虚拟卡牌的所有权怎么算?

很显然,Artifact不会,也没有能力承诺“当你买了这张虚拟卡牌,就如同你买了一张实体卡牌一样,代表你拥有了这张卡牌”。因此,也难怪玩家对于这种“阉割过的”虚拟物品心存顾虑——

如果我有一张实体卡牌,我可以选择拿来玩,也可以放在牌本里收藏;可以用任何方式和任何人进行交易、赠予;而即便未来游戏的规则改变了,比如规则削弱或者禁掉了这张牌,只要我愿意,我还是可以和朋友用任何我想用的规则游戏;甚至说,我还能拿它当书签、变魔术、做手工……总之,这就是我的物品,我拥有它绝对的支配权。

但虚拟物品呢?我只是“好像”拥有了这张牌,说“好像”的原因是我似乎可以决定留下这张牌,或者交易或者交换它,而且,可以交易来真金白银。但除此之外呢?我只能按照游戏公司规定的玩法用这张牌,如果规则改变了,比如这张牌被削弱了,爆率提高了,退环境了……那么这张牌的价值也会降低。如果游戏公司倒闭了,游戏关服了,或者像Artifact一样直接宣布重做了,你的这张牌就没了。除此之外,我只能在游戏公司的交易平台上交易这张牌,游戏公司还会对交易抽成,我甚至不能将这张牌低价出售或者赠与给别人……

玩家的眼睛其实是雪亮的——任你说的天花乱坠,当虚拟物品的所有权不在玩家手里,玩家只会把这种“在虚拟世界复制实体卡牌”的想法当作是游戏公司的另一个骗钱的噱头,游戏道具还是那个虚拟的道具,只不过换了种割韭菜的方法而已。而事实也证明了,所有试图在虚拟世界中复刻现实的物品和交易逻辑的游戏,包括《暗黑破坏神3》最早的金钱拍卖行,包括卡牌游戏《Hex》,甚至包括曾经备受关注的试图将万智牌映射到数字世界的《万智牌对决:起源》,都没有成功。虽然说,其中一些的失败也许并不能全归因为模拟现实世界,但如果分析它们失败的原因,其实这种机制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基本上的逻辑是——

游戏在机制、平衡性或者物品经济模型上有问题-->游戏公司进行改动-->物品价格产生波动-->引起对物品所有权的争议和玩家不满-->游戏公司在改动上束手束脚,导致问题无法解决-->游戏(或者这个机制)凉凉。

总体而言,虚拟物品和现实物品之间的鸿沟,远不是游戏公司的一句“可以自由交易”的承诺就可以填平的。

为什么元宇宙需要区块链?

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

因为在“元宇宙”是“虚拟世界”,这里最重要的,不是“虚拟”而是“世界”。

“虚拟”的东西,我们已经见过很多了。

真的令人兴奋的事情,是“世界”,而“世界”最重要的就是“真实”。

而什么是真实?

是VR和通信技术带来的真实的,即时高帧率的视觉效果?

还是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技术做出的真实的物理世界模拟和和真人一样的NPC?

或者说,还是所有的人物背后都是真实世界的其他玩家?

不,其实这些都不够真实。

其实想想你做的梦就知道,答案很简单——

那些你确定你不会失去的东西,才是真实的。

而那些你清楚地知道也许有一天就会像泡沫一样碎掉然后消失不见的东西,是虚幻的,是“假”的,是家长和长辈们深恶痛绝千方百计不让你“沉迷”的原因。

那么我们再来翻译一下什么叫做“确定不会失去”——其实,就是虚拟物品的所有权。

因此,元宇宙中最关键的一步,是如何在虚拟世界中,能够明确一件虚拟物品,甚至于某串虚拟数据的所有权——

当我们确信那些炫酷的装备,稀有的卡牌,甚至你造出的房子,买来的衣服,还有你共同冒险的经历故事、发生的互动和好友名单都属于你,你确信它们不会因为游戏公司的倒闭和停服而消失,也不会因为游戏公司的改动而一夜之间化为乌有的时候,你才会相信这个世界和里面的东西是真实的。

而在此之上,你才会愿意去收藏它们,进而去交换和买卖它们,然后,再在虚拟的世界中去创造它们。

于是,它们才有了价值,而这个时候,这个世界才有可以沉浸的理由。

但这些,一家游戏公司是给予不了的,一家互联网巨头也是给与不了的。

至少,对于我们这代已经习惯了互联网巨头控制的世界的人而言,从心理上,我们是很难相信自己对于“某串存在某个机构的某个服务器中的数字”有所有权的。更何况,这个所有权目前还是这个机构“赐给”你的,没有受到任何确切的法条的保护——不过就是突然有一天,它们指着自己服务器上的一串数据说:“从现在开始,这些数据是你的了,我们担保它是特殊的,独一无二的。因此,你可以自由的交易它,炒作它,我们收取交易的抽成,顺便收割一波热度……”

那么,有什么东西在虚拟世界中,但是它的所有权却不依托于某个机构而存在呢?

答案就呼之欲出了不是吗?

当然是比特币。(大雾)

当然是NFT。

当然,其实比特币的答案也没错,因为两者的基础是一样的。这里,我们回到那个在无数的地方被问了无数次的问题——

“比特币不是虚拟的吗?虚拟的东西为什么有价值?”

实际上,这个问题不过就是前面大家的疑问的翻版——如果你怀疑某个大机构指着某串数字说“这是属于你的”的用心,那么你怀疑某个从未公开身份的“中本聪”指着某串数字说“这是属于你的”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两者都看不见摸不着,两者也都不在你本地的硬盘里,都似乎得通过某个一样的软件或者App打开,然后告诉你“这是你的账户,里面有xxx”。

但是,之所以区块链是重要的技术创新,就在于如果你仔细地观察区块链底层的逻辑的话,就会发现两者有着无可辩驳的差别。在区块链中的所有权是由数学原理,更确切地说,是由密码学和共识算法保证的——

比如,你在某个游戏公司的数据库里拥有某个道具,那么,保证你拥有它的,是游戏公司。你需要记着你在游戏公司服务器上的身份信息,也就是用户名密码,然后打开App,登录,然后游戏公司在验证通过之后,会在App告诉你你的账号里拥有这个道具。但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逻辑上,你都能发现你其实并不“拥有”这个道具——因为游戏公司控制着身份验证和所有数据,如果你丢失了用户名密码,那么你就失去了对这个道具的所有权;另一方面,游戏公司的管理者却可以通过管理员权限任意登录你的帐号,更改你的账户信息。从这个角度,你最多也就是和游戏公司共同拥有这个道具,最少嘛,游戏公司会告诉你所有的数据的所有权归它们所有。那么,有没有法律支持你对于这个道具的所有权呢?很遗憾,尽管有法条,但是并没有什么可操作性——比如备受关注的这个案子。

关于虚拟财产的归属权问题是个灰色地带,在这方面游戏公司会在你的注册协议里先把自己的责任撇得干干净净,而立法层面,关于虚拟物品的保护仍旧在讨论阶段,因此,普通人要是想在法庭上确定自己对虚拟物品的所有权在可预见的未来都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但区块链就不同了——如果,你拥有一个比特币,或者,你在某条区块链上拥有一个NFT的话,那么,保证你拥有它的,是你在这个区块链上帐号的私钥。没错,如果你使用某个App的话(比如某个钱包),看起来你需要通过同样的用户名密码验证,然后App展示给你你的账户里拥有这个币或者NFT的信息。但这里的区别在于——钱包这个App只是服务提供商,它们只负责从某些共识节点那里获取链上数据的信息。只要你记着私钥,它们就无法盗取你账户里的物品——如果它们非要告诉你说你没有这个NFT,那么,你大可以换一个钱包服务提供商的App。而共识节点实际上也不拥有你的道具,如果你拥有私钥,如果这是一个安全的区块链,那么除非它们能够伙同超过半数的共识节点(或者是拥有半数以上的某些资源的共识节点),否则它们也无法偷走,阻止你使用或者交易你拥有的物品。甚至说,即便某一天,这条区块链在慢慢淡出人们视野,你的数据和所有权也不会消失,只不过可能慢慢地在市场上失去价值而已。这和某个游戏公司倒闭、游戏关服完全不同。

也就是说,如果你拥有了某个NFT(真正的发行在去中心化区块链上的NFT,而不是某个公司发行的可以突然决定禁止交易的自称NFT的东西),那么,你可以确定自己不会失去它——因此,它属于你。

因此,如果你愿意接受,并且愿意相信以上的逻辑。那么结论就很明显了——区块链是目前,唯一能让你在虚拟世界之中“拥有”某件东西的技术。而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在加密货币中,你所拥有的东西只是某个数字;而NFT则允许你详细地描述这件东西乃至于将它和某件现实世界的物品绑定在一起。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理解元宇宙和区块链的逻辑关系了吧——

1,元宇宙需要真实感,而真实感的关键,是虚拟物品的所有权。

2,中心化机构无法给与可靠的虚拟物品所有权,而法律在这方面有待完善,但也很难完善——因为这里面有太多的漏洞可以钻(去看看《失控玩家》就懂我的意思了)。

3,而区块链,实际上解决的正是虚拟物品(价值)所有权的问题,而NFT则是一个虚拟物品所有权的一个标准,或者说是载体。

理想的元宇宙

综上所述,元宇宙该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它不该是《头号玩家》、《失控玩家》或者许多网络小说里面描述的那样,由某个游戏公司控制。这并不是贬低这两部电影——正相反,这两部电影实际上本身就有着反乌托邦的内核。无论是在电影中,还是在现实中,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当这个世界的一切都由某个公司控制是一件无比恐怖的事情,不管这个世界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

那些高调宣布入局的游戏巨头和社交媒体巨头们,有一个算一个,都瞄准了这片虚拟世界的“蓝海”,它们口中的元宇宙,就是反乌托邦电影里面的那样,一个由它们控制的“元宇宙”。它们有可能成功吗?正如前文所述,我对此持怀疑态度,理由是“我们这代人的意识中对于虚拟和现实的边界感不允许我们接受大公司‘赐予’的拥有感”。但对于时间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障碍,等到我们的下一代已经忘了什么是PC,什么是浏览器,什么是搜索引擎,习惯了打开手机,通过某宝或者某信去触及生活中所需的一切的时候,他们应该也会很自然而然地接受进入一个完全由某公司控制的虚拟世界。那时候,在他们眼中,我们对于“虚拟”和“现实”的边界感,就如同我们对于阻止我们玩游戏的长辈一样不可理喻。

因此,如果元宇宙是未来,那么如同电影中的反乌托邦世界实际上是更可能出现的未来,我们正在不可避免地滑向这个未来,而同时,我相信大部分人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当这个未来到来的时候,大部分人会觉得理所当然并乐在其中。

而这也是为什么少部分人,以及政府,需要对此付出努力,来避免这样的未来到来。但政府努力的方向,却很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方向——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区块链,因为区块链是唯一可以同时满足“达到我们向往的元宇宙”和“这个元宇宙不被大公司控制”的方法。

在我心中,一个理想的元宇宙的基础应该是区块链,这个世界的表象可以千变万化,可以由不止一个公司来共同建设和发展;但它的内核,所有数据的所有权,包括物品和身份,包括这个世界运作的规则,都应该是无可争议由数学保护的,而不是被某一个机构所控制。因此,它们需要被记录在一个区块链上,而这个区块链同样不该被某个机构控制,参与它的共识节点应该包括游戏公司和这个元宇宙的建设者,包括政府,是现实世界的管理者和虚拟世界的监督者,也包括所有参与者选出的代表。任何人无法独立对这些数据进行篡改。

而想要到达这样的元宇宙,是所有区块链从业者该去努力的事情。

最后多嘴两句:

也许有些人看完这篇文章会想,“懂了,这就去入手NFT。”

我对于NFT的看法已经写在(NFT文章连接)里了。

没错,NFT将是我理想中的元宇宙的基础,是所有那个元宇宙中的物品的标准。因此,我们现在做出的虚拟世界中的NFT,就好像是一万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我们做出的石器,或者在阿尔塔米拉洞穴中留下的壁画。这个时候你一定会觉得“哇塞,那未来这东西肯定很值钱”。

也许吧……但是如果这个石器和壁画是量产的,人手一大把,而且根本不会损坏和消失,一定会留到未来呢?

所以,我不是说NFT没有价值,正如同石斧对于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的价值一般——你需要砍树就去买一把,但想着“未来人们也需要这把独一无二的石斧所以我买一把存着”?还是省省吧……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