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 Image 3 Image 3 Image 3

中国宝塔研究开山之作,跨越百年的回望

频道:行业资讯 日期: 浏览:1324

大约100年前,恩斯特伯施曼就开始认真、系统地研究中国的建筑艺术。近日,这位来自德国的中国建筑艺术研究的先驱的心血之作《西洋镜:中国宝塔》由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

中国宝塔研究开山之作,跨越百年的回望

《西洋镜:中国宝塔》[德]恩斯特伯施曼著 [德]魏汉茂整理赵省伟主编张胤哲代荣欣译 北京日报出版社

这是一套中国宝塔研究开山扛鼎之作

恩斯特伯施曼(1873-1949)是中国建筑摄影鼻祖,也是国际学界公认的第一位以现代科学方法记录、考察并著书,向西方介绍中国古建筑与文化内涵的德国建筑学家与汉学家,长期致力于我国晚清民国时期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恩斯特伯施曼于1902年跟随德国东亚舰队到达中国,随即便被中国建筑深深地吸引,他领悟到了中国建筑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并把研究中国建筑艺术作为自己的毕生使命。1906—1909年,他跨越中国14个省区,行程数万里,对中国的皇家建筑、寺庙、祠堂、民居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留下了8000张照片、2500张草图、2000张拓片和1000页测绘记录。恩斯特伯施曼是中国营造学社发起人之一,同时也是其会员。1933—1935年,被特聘为中国传统建筑遗产顾问。

在那个时代,从事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人十分罕见,伯施曼的研究比梁思成、林徽因的考察早了约30年。佛塔在中国建筑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也是伯施曼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伯施曼更喜欢把它叫作宝塔。当关于中国其他领域的研究正取得诸多进展时,中国宝塔这一主题著作的出版数量却几乎停滞不前。对于中国建筑的研究,学界并没有投入十分高涨的热情,虽然有一些系统介绍中国宝塔的著作出版,但像伯施曼一样研究单体建筑甚至建筑细节的著作,实在少之又少。伯施曼的《中国宝塔》开创了中国佛塔研究的先河,具有重要的学术史价值。

这是一套失而复得的宝藏之书

早在1937年,《中国宝塔》就已经完成写作。然而,随之而来的战争使得其出版困难重重。1949年恩斯特伯施曼去世后,手稿也不知所踪。幸运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在汉堡大学发现了部分手稿。经过德国著名汉学家、目录学家魏汉茂的费心整理,时隔约80年后,终于在德国出版。《中国宝塔》是迄今考察中国宝塔建筑内容最为翔实的著作。

2016年的德文版,收录了430幅老照片,此次中文版又特别收录了130余幅复拍图,共计50万字的图文描述和阐释。书中所记载和描述的宝塔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因而更加凸显了本书的学术和文物价值。

《西洋镜:中国宝塔》于2021年3月出版,《西洋镜:中国宝塔》是对伯施曼经典著作《西洋镜:中国宝塔》的补充,使整个主题更加完善。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