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芯观点】GPU价格雪崩唱衰声起 英伟达们为何迎难而上?
2.为新生代服务器释放PCIe 5的全部战力 这颗国产主控做到了
3.上海666家复工复产白名单曝光:华虹/ASML/至纯科技等集成电路企业在列
4.【芯观点】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呼吁:尽快解决物流和运输瓶颈
5.因以成熟工艺为主的需求剧增,光刻胶库存跌至马奇诺防线以下
6.麦肯锡:给半导体十年,成就一个万亿美元产业
7.业内:IC设计公司可能会看到双重压力侵蚀利润的势头
8.集微访谈第152期:折叠iPhone离我们有多远?
1.【芯观点】GPU价格雪崩唱衰声起英伟达们为何迎难而上?
集微网消息,在长达两年的疯涨后,GPU价格将在今年迎来暴跌。3月的交易平台数据刚出炉,部分分析师已对GPU今年的走势下了定论。二级市场的反应来看,英伟达两周内市值蒸发1000亿美元,可谓振聋发聩。
但价格的下跌只是市场景气度考量的其中一个维度,今年以来,先有苹果M1 Ultra芯片实现多GPU裸片堆叠小试牛刀,后有英特尔终于推出针对PC游戏玩家的独立显卡,加上英伟达、AMD相继宣布将在年底前推出全新旗舰产品,GPU战火甚至比价格暴涨的2021年更胜。
来自不同机构和分析师和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对笔者表示,短期的价格下跌与对市场长期需求的看好并不矛盾。综合各方信息来看,随着GPU价格回到正常区间内,大厂们之间真正的较量才真正开始。
挖矿、黄牛为暴涨负责 跌势不止英伟达们惨遭砍单?
回顾GPU价格暴涨之路,2019年底往往被认为是起始点——这是全球新冠疫情初始暴发时点,随之而来的芯片短缺,让GPU加入涨价大潮。而事实上,这种完全脱离正常态势的涨价,远不是芯片短缺能解释的。
研究机构Jon Peddie Research总裁、GPU行业先驱Jon Peddie在近日发布的分析文章中指出,与芯片短缺相比,GPU价格暴涨更多被归咎于加密货币挖矿热以及黄牛和零售商,前者是因,与缺芯市况碰撞引发了更大的供不应求效应,而后者是推波助澜的最大获利者。
Peddie数据显示,价格急剧上涨发生在2019年至2020年之间。AIB(Add-In Board,即AMD授权进行显卡生产的厂商)在2019年的平均售价略高于400美元,而在2020年几乎达到700美元,涨幅约为75%。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AIB价格继续上涨,但利润率大幅下降。
背后的逻辑是,自挖矿热潮以来,独立GPU的平均售价呈指数增长。因此,矿商开始囤积GPU,这导致了供应短缺和价格上涨。疫情爆发后,情况进一步恶化,导致供应链崩溃,耗尽了GPU库存。黄牛利用这一情况,用机器人等不正当手段买下所有的GPU,然后在零售平台上倒卖。
从此前暴涨之因,能部分推断目前下跌之由。一来,去年以来挖矿最大市场中国推出一系列整治措施,给与市场重锤,伴随着美联储最新加息政策出炉,比特币再次跌穿40000美元,加密货币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以太坊等平台计划完全放弃GPU挖矿,使得这部分需求大大削减。
二来,年初以来,俄乌冲突暴发、中国疫情封锁导致的避险情绪,以及以手机、PC为代表的消费市场需求饱和,使得消费市场低迷程度低于预期。Baird分析师Tristan Gerra表示,由于库存过剩、消费者需求放缓、个人电脑需求放缓以及俄乌冲突,英伟达等GPU供应商面临砍单。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GPU价格目前仍然处于高位。据tomshardware整理的ebay交易数据,3月GPU的平均售价为983美元,较1月的1094美元下降了10%,但如AMD的GPU平均售价仍处在高于建议零售价近53%的水准,下跌幅度最大的RX 6600和RX 6500 XT仍较建议售价高20%。
Peddie认为,当零售商和黄牛有多余的库存,无法转移时,虚高的价格可能会暴跌。但显然这个时点尚未到来,要等到价格回归正常区间需要更多的耐心。与此同时,目前仍有许多悬而未决的X因素仍将对GPU价格带来影响,其中就包括,即将到来的,英伟达们新品喷发盛况。
英伟达们年底前新品齐发 价格正常化影响几何?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已经或预计发布的GPU产品包括:苹果实现GPU裸片堆叠的M1 Ultra,英特尔针对PC游戏的首款独立GPU Arc系列、英伟达针对HPC和AI计算的Hopper架构GPU以及传闻年末前将发布的GeForce RTX 40系列、AMD采用最新RDNA3架构的RX 7700系列。
自英伟达推出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GPU的GeForce 256后,这个利润空间巨大的市场,一直是少数人的游戏,一方面市场对极致算力的需求到近几年才开始爆发,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GPU在先进制程上完成制造,门槛极高。英特尔、苹果加入战局,让未来竞争格局不确定陡升。
从表面上看,在目前这个时点,无论是进入市场亦或是推出新品,都有踏空之嫌,但从本质上看,老谋深算的大厂们如此考量,更加反映了GPU市场的长期景气度,这与短期的下跌并不矛盾。集微咨询研究总监赵翼对笔者表示,价格和需求,分别是短、长不同周期维度的考量。
据赵翼介绍,从长周期的角度,GPU的需求还是会逐渐向好。从三个主要的应用领域来看,除了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领域外,AI计算、自动驾驶领域的需求仍会有长期的增长。
另据Jon Peddie Research 2月预测,2020年-2025年,GPU市场将以4.5%的CAGR增长至33.31亿安装量。
从短周期的角度,一方面GPU价格是在去年很高水平上下跌,仍然处在比较合适的价格区间内,另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述,在GPU此前暴涨时,虽然原厂也有部分产品涨价,但更多的利润是被中间商和零售商抢占的,从市场有序的角度来看,GPU价格正常化,也是原厂们愿意看到的。
第一,市场供需恢复到一个比较均衡、正常的状态,更有利于原厂去预测未来的需求,更容易据此与上游代工厂签订产能,做相关计划,赵翼说,第二,如果GPU价格过高,无论是智能终端还是智能驾驶等应用领域,会逐渐考虑其他芯片替代方案,这样一来,对原厂的影响更大。
某代工厂技术高层也对笔者表示,对于资金、技术积累雄厚的大厂们来说,没有生死存亡问题,往往考虑的是抢占资源制高点,为下一个市场爆发点做准备。除了车用、安防等领域仍有GPU的潜力待开发之外,包括近年火热的元宇宙概念、VR/AR市场,或许还将是GPU更大的舞台。
反过来看,如果大厂们发布的GPU新品在性能提高的基础上,仍能保持价格在合理区间,或许也有望提振消费者需求。不过,赵翼认为,仅从游戏领域的需求来看,可能随着新品的发布而迎来反弹,但无论是对于手机还是PC领域来说,由于整体终端需求向下,很难因此而得以提振。
代工产能成X因素 GPU群雄逐鹿烽烟起
另一可能对GPU价格趋势造成影响是代工厂产能,更准确的说,是台积电的产能。据上述代工厂技术高层向笔者介绍,GPU工艺复杂,目前多集中于28nm及以下制程,且像英伟达、AMD的GPU均需要特殊工艺,只有诸如台积电、三星等有雄厚技术储备的代工厂才能配合,门槛极高。
与此同时,随着高端GPU向5nm制程进军,代工订单将进一步向台积电集中。就在本月月初,韩媒报道称,英伟达下一代GPU GeForce RTX 4000代工订单将全数交由台积电,采用4nm制程,而曾经的合作方三星电子由于其在先进制程工艺良率迟迟得不到提升被排除在代工选择之外。
另外,英伟达计划在第三季度交付的Hopper GPU、Ada lovelace架构的GeForce RTX 40系列消费类产品,以及AMD基于RDNA 3的Radeon RX 7000系列GPU预计也将由台积电代工。可以想象到,这些新品已经或即将使得台积电本就被苹果SoC占满的4/5nm代工产能更加供不应求。
这也是为何即使在GPU价格跌势持续、砍单传闻四起的情况下,英伟达、AMD、英特尔等还在竭力寻求GPU产能。英伟达近日传出不排除与英特尔代工合作、以及英特尔CEO基辛格据传为确保GPU产能4个月内二度访问台积电,均是这种紧迫性的例证,而台积电也在积极扩大产能以应需求。
根据统计,台积电目前在N5(5nm级,包括N5、N5P、N4、N4P、N4X、N4制程)制程的月产能为12万片晶圆,但为了满足大客户需求,台积电已计划到今年第三季度将N5月产能增加到15万片晶圆。
然而,在设备交期不断拉长的现在,产能是否能预期扩充,仍然是不确定因素,台积电也不是没有拖延的先例。从制造角度来看,例如应用于HPC的GPU,尺寸比手机芯片要大十几倍,同样制程的一块12英寸晶圆,手机芯片能切出上百颗,HPC GPU却只有40颗,这也是桎梏GPU产能重要原因。
种种迹象显示,虽然加密货币挖矿热以及黄牛、零售商投机囤货等扭曲GPU真实需求的因素正在逐渐淡去,但诸如地缘政治因素、疫情封锁、代工产能等不确定因素又将对市场难以准确预估的影响。而GPU战场拳对拳、肉对肉的竞争,已徐徐拉开序幕,GPU市场分化如何,短时仍在迷雾之中。
(校对/隐德莱希)
2.为新生代服务器释放PCIe 5的全部战力 这颗国产主控做到了
(集微网报道)根据IDC发布2021年全球服务器市场追踪报告,2021年用户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投资持续上涨,全球服务器市场出货量和销售额分别为1353.9万台和992.2亿美元,同比增长6.9%和6.4%。
服务器市场的扩张必然伴随着服务器技术架构的升级,很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SSD越来越受到欢迎。主流的服务器基本都已采用SSD(被划分为企业级SSD),不过,服务器所使用的SSD也在不断面临新的挑战。AI、5G、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渗透,使得对数据存储及实时处理的需求日益增高。这就需要SSD必须以更快、更智能、更可靠的姿态才能胜任新时代的存储任务。
新服务器需要新企业级SSD
从行业发展的观察看来,当代服务器有两个明显的发展趋势,一是用于高速运算的服务器针对AI等各种算法需求大量增多,对于存储提出了更高性能的需求;二是在5G标准商用之后,连接密度和流量密度的倍增都带来更快传输速度和更低延迟的需求。现在已经进入一个5G与AI结合,云边协同运作的时代。华存电子技术总工程师魏智汎判断。
AI技术使得服务器将要面向视频监控、图像处理、自动化客服等更垂直的领域,而5G带来的是通信基础设施、远程管理模式以及连接模式的转变,这使得服务器已经脱离了人们过去刻板的认知。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数据过去都会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计算,但是5G时代情况则有所不同。数据将会传输到高效能的边缘服务器上,这个边缘服务器可能存在于任何地方,比如在你的家中、你的汽车上,或者是在5G基站中,经过计算再把相关的结果返回给你。魏智汎表示。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几年计算场景最大的变化,将是边缘计算的崛起。如果说,云计算直接拉动了服务器市场的增长,AI和5G带动的边缘计算将使得数据计算和高效存储的需求量呈指数级别的增长。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级SSD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因为其具备优异的读写性能以及延迟特性,能满足新型服务器更低延时和更快传输能力的需求。谷歌、亚马逊、Facebook、阿里云、百度、腾讯等主流云计算厂商都将企业级SSD视为大数据运用场景下的最优选择。
魏智汎认为,虽然服务器对应的场景有所不同,有的可能偏重效能,有的可能要求容量,但是对SSD有着共同的需求,那就是更高的传输速率、更高的稳定性和更低的能耗。
正因为如此,新一代的SSD传输接口总线标准PCIe 5.0应运而生。相比于相较前代PCIe 4.0的16GT/s,PCIe 5.0 将信号速率翻倍到了32GT/s,极高的信号速率,使得PCIe 5.0能够更好的支持对吞吐量要求高的高性能设备,如用于AI的GPU,网络设备等。
随着服务器对PCIe SSD支持越来越成熟,企业级SSD将成为PCIe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而PCIe 5.0的发布无疑将加速这个过程。
正是看中PCIe 5.0将成为全球未来五年市场潮流,华存电子早在2018年就开始提前布局,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2021年10月流片了国内第一颗企业级PCIe Gen5 SSD主控芯片,并在2022年初取得流片成功。此技术成果面向数据中心与服务器市场,打破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三大革新释放PCIe 5.0潜力
华存电子推出的PCIe SSD控制芯片HC9001是根据海量数据处理需求下的云/边/端的存储使用场景而研发的,使得企业级SSD产能可以在PCIe 5.0标准下发挥最大能效。
这枚芯片独创硬固件融合XSDirectA (eXcellent-Scheduling & Direct-Arrival)架构,融合自研的第二代4K-LDPC闪存纠错算法,以兼顾提升QoS质量与传输速率峰值;加入国密算法与AI调适功能,层层加固安全升级,提升数据安全存储能力,构建更多元的全国产化存储主控芯片。
XSDirectA架构是华存电子独创的架构,其主要优势在于SSD的固件在250ns内就可以处理完4KB的资料指派,相关信息与数据可以直接到达SSD盘内固件所指定位置,由协议端的QoS来看,这是一个透明可控的SSD装置,可以通过NVMe协议,获知SSD的运作与健康状态。
当前全社会都在倡行节能减排,作为能耗大户的服务器自然首当其冲。魏智汎表示,PCIe 5.0标准提升了传输速率,为了不让SSD能耗也随之大幅提升,华存电子发明了创新 iPower架构。这种架构利用监控算法,降低由SSD所造成服务器内的无效功耗,可实现PCIe 5.0最佳的每单位功耗的传输效能。并且,HC9001结合SSD盘内与芯片的传感器,智能算法动态调整,控制SSD所产生的热能,可控制温度精确度到0.1摄氏度。
保存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也是SSD主控的主要使命,HC9001配备的创新第二代LPDC (Low-Density Parity-Check)纠错算法架构专门针对于此。该架构的主要优势在于使SSD的UBER会低于10(-17),MTBF可以大于2百万小时,DWPD=1.0@5年,以AI算法来学习与预测环境变化,维持住协议端QoS的期待值。
HC9001是华存电子花费了4年心血打造而成,其研发历程中也克服了重重挑战。最大的挑战就是你要做PCIe5.0企业级SSD的时候,架构必须要重新打造。魏智汎说。
他解释道:我们在18年研发前期的时候,业界基本还都停留在PCIe 3.0旧架构上,而我们只是一个初创公司,没有足够的人力去同时研发旧架构和新架构的企业级SSD产品,因此要面对开发新架构所遇到的种种未知挑战。
好在华存电子有一个优秀的研发团队,成员都有15年以上的研发经验,按照代际之间演进的规律,不断进行技术细节推敲,终于攻克了难关。
虽然 PCIe 5.0 标准刚刚起步,但从目前来看,市场对其保持着十分积极的态度,尤其是企业级 SSD 市场的呼声最高。魏智汎认为,随着国内外业界支持PCIe Gen5的CPU和平台快速推出,未来PCIe 5.0生态的构造成熟和SSD渗透率肯定会急速提升。
据他透露,HC9001开发一切顺利,工程样片已经在12代酷睿的主板上跟CPU通过PCIe 5.0实现连接,最终产品将在今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继续扩大产业链朋友圈
由于新标准的推出,PCIe市场正处在快速发展期。据相关机构预测,2021-2025年全球PCIe市场将增长21.7亿美元,预测期内CAGR将超过22%。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2020年我国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规模为161亿元,其中PCIe固态硬盘占市场总规模的比例约为59%,已超过SATA及其他类型的企业级固态硬盘。
华存电子目前在SSD市场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面向PC市场的PCIe固态硬盘产品和面向智能家电市场的eMMC产品已经实现了大批量市场斩获。经过过去4年的技术沉淀与客户服务,华存已在物联网和桌面端领域获得广泛认可,订单转向大批量供应。
针对这次推出的最新主控HC9001,华存电子不但在产品本身上精打细磨,还在同更多产业链企业紧密合作,希望取得更多突破。
魏智汎表示,华存电子会同国内和国际的存储颗粒厂商、CPU厂商、云计算厂商和系统提供商进行深度合作。我们在推出产品的时候,会考量各种维度的兼容性,跟供应链厂商展开多层次合作。
华存电子副总经理宋远岑表示:供应链厂商都是第一次进入到PCIe 5.0的生态中,所以我们很注重跟整个产业链做深度合作,共同挖掘下一代服务器生态的技术潜力。特别是国内服务器生态市场,希望可以在下一代信息技术追赶超越的关键时间点共同合作,在提高整体效能、降低整体功耗、释放高性能算力等方面,一起把契合国内市场需求的生态共建完善。
同时,我们也积极地配合产业链下游的客户,包括服务器OEM/ODM的厂商、高性能计算行业客户和云服务提供商,在存储端去做一些定制化的开发服务。他补充道。
预计到未来的服务器市场将持续升温,华存电子也将继续在这个领域精耕细作。通过现有的主控芯片,我们会按照现在对存储的更细分的技术演进,继续把研发的重点方向放在企业级的需求上面。魏智汎最后表示:同时,我们也希望同整个产业链紧密合作,为国内存储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上海666家复工复产白名单曝光:华虹/ASML/至纯科技等集成电路企业在列
集微网消息 上海市经信委16日晚间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旨在有力有序有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指引分为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实施场所分区分类管理、强化企业员工管理、加强物流管理和防疫物资储备、做好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保障五部分,包括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实施场所分区分类管理、强化企业员工管理、加强物流管理和防疫物资储备以及企业做好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保障。
而据工信部官方消息,在上海疫情发生后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已派出上海前方工作组,与上海市有关部门一道,全力做好医疗物资供应保障,推动重点工业企业稳定生产和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顺畅。
此前,工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上海前方工作组组长王江平召开视频会议,研究建立产业链供应链诉求应急协调机制,设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保运转重点企业白名单,集中资源优先保障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
在这666家第一批重点企业当中,至少有62家集成电路企业,其中就包括华虹、中欣晶圆、至纯科技、盛美半导体知名国产半导体产业链企业,此外像ASML、应用材料、泛林半导体、安靠等海外知名半导体企业在上海的子公司也在名单当中。目前这些企业也均在生产当中。
而与显示行业相关的企业包括飞凯光电、默克光电、应用材料、豪威光电、凸版光掩模、中颖电子、三菱化学等。(校对/LL)
附:666家复工企业白名单:
4.【芯观点】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呼吁:尽快解决物流和运输瓶颈
芯观点──聚焦国内外产业大事件,汇聚中外名人专家观点,剖析行业发展动态,带你读懂未来趋势!
集微网消息,随着疫情发展形势持续升级,公众焦虑、生活物资供应压力及多个行业生产中断影响已到了关键时刻,许多重要生产企业的工厂关闭和运输瓶颈逐渐开始影响全球供应链。据爱集微获悉的多份资料显示,包括欧盟、日本等多个商会、大使馆等机构向政府递交了建议书,希望调整防疫方案以实现安全健康和经济稳定增长的双重保障。
15日,工信部网站显示,工信部已经派出上海前方工作组,多措并举支持在沪重点企业稳定生产,包括研究建立产业链供应链诉求应急协调机制,设立保运转重点企业白名单,集中资源优先保障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目前工信部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长三角三省一市重要生产物资保障协调对接机制,推行通行证互认等措施。根据媒体披露的666家第一批重点企业名单,其中至少有59家集成电路企业,主要涉及半导体制造、测试、设备和材料厂商。
网传第一批重点企业名单中的集成电路相关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作为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第一重镇,2021年设计业销售额名列全国第一,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以其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设计业销售额达到2383亿元。为此,在疫情肆虐之下集成电路设计业的诉求也不应该被忽视,多家设计公司向爱集微反映,呼吁。
上海IC设计业的困境
在爱集微上一期的上海半导体产业受疫情影响调查中,已有企业透露出对长期封控对物流运输影响的担忧,如今该影响已十分显著。
多家设计企业向爱集微反映,部分需要在公司完成的硬件研发、测试、现场支持等工作因为管制无法进行,或将对公司及客户的项目进程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矽典微对爱集微表示,防疫管控对有硬件研发的公司影响非常大,公司的正常研发测试需要在专业的实验室、用专业的仪器进行,居家办公不能完成。目前公司的芯片、硬件测试小部分转移到苏州、南京的办公室,随着江苏疫情管控措施加码,也可能会停滞下来。封控措施给公司新产品按时上市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为此很多企业包括已经在封控之前就已安排相关员工驻守公司,例如乐鑫表示,CEO和部分研发同事于疫情防控初期即驻守公司,以维持研发进度。
但仍有部分企业受阻,例如天数智芯就表示,目前一线员工无法到公司进行测试和验证产品性能等工作。普迪飞表示部分工作受限制无法在家完成,同时部分设备不能像日常一样运转。
芯翼合伙人、副总裁李剑指出,居家办公对工作效率来说一定是降低的,不能线下面对面地与客户沟通,只靠电话微信视频会议也不那么高效。上海地区的工作无法转移到其他办公室,各地还是要各司其职。所幸上海之外的办公室还能出去拜访客户,还能到公司去一起协作,公司整体的运营还是不错的。
李剑还提到,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公司提供的NB-IoT芯片在疫情监控等新应用场景而需求激增,已为全国近20个省市提供门磁等疫情监控解决方案,目前在上海、长春、广东等地一货难求,很多客户的下游合作伙伴甚至拿着现金去要货。如果芯片因管控,物流不畅而交付延迟,客户的项目进度或也将连锁反应而受到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手机行业的部分设计企业或许面临着与客户一起慢下来的情况。一家射频前端设计企业受访人对爱集微表示,随着上海疫情向周边外溢及广州、西安等地疫情复发,影响已经不只是上海面临的问题了。我们看到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多个地区的客户自己也被隔离了,例如西安、深圳的客户现在也面临着封控,感觉大家的节奏都慢了下来。他解释,手机客户主要集中在上海、西安和深圳,以及北京的小米,前三个城市目前看来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因此很大一部分客户现在工作节奏都慢了下来。
该受访人还指出,目前手机整体市场需求仍在下调,主要受海外市场需求波动影响。比如海外经济形势低迷;俄乌冲突,导致欧洲市场的购机需求不强;5G市场增长放缓等因素使手机海外市场需求疲软,只有中国市场需求还在稳定增长。不过他强调,由于手机、无线终端、物联网对射频芯片的需求长期来看仍是持续增长的,因此整个射频前端市场长期来看仍将蓬勃发展。
少部分设计企业在上海不涉及研发的,受到的影响主要是客户支持方面。例如云途的总部和研发团队在苏州,上海地区主要是销售市场及运营部门。这类型的设计企业目前主要的困难是无法和客户面对面的沟通,只能进行线上交流及线上技术支持,但是效率会大打折扣。矽典微也表示,目前公司对客户拜访及技术支持由线下转为线上支持;虽然可以解答一部分客户的问题,但现场支持变得不可能,不能协助客户做实际的测试等工作。
此外,在爱集微的调研中,有少部分企业反馈能够通过多种技术措施保证公司运营、研发项目正常运作。
例如合见工软表示,公司早在3月8日就率先安排员工居家办公,采取多种技术保障措施确保服务器不宕机、研发项目正常运作、实时在线沟通顺畅,保证每一位员工居家办公照常进行。同时,公司也密切关注上海市和其他城市的防疫政策,及时与员工沟通最新动态,并关心员工的每日健康状况,做到疫情防控、员工健康保障、公司有序运营三不误。
黑芝麻智能CMO杨宇欣表示,黑芝麻智能在全球有多个研发和技术支持中心,且上海的研发工作可以通过居家办公、线上协作等方式顺利开展,疫情整体不会对公司产生太大影响。
芯华章则表示,一方面,公司除了上海,还在南京、北京、深圳、厦门、成都等地部署了研发中心,各地的主要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缓解了上海疫情形势带来的影响,公司整体运转稳定;另一方面,公司本身就是2020年疫情最艰难的时候成立的,对于疫情带来的各项挑战,都能灵活安排,并已具备丰富的应对经验。这次我们也很幸运没有任何一位员工受到感染,大家每天透过各种线上方式,相互勉励,并正常高效地推进各项工作,也希望能尽快战胜疫情,早日恢复正常运转。
忆芯表示,尽管上海员工都各自在家办公,但云办公并未影响公司的日常运营,北京、成都、合肥等各地分公司的协同配合,目前公司仍保持稳步高效正常运营。
物流使设计企业芯片交付日趋困难
设计企业的芯片完成封测后,需要交付的全国各地的客户中去,在这方面,由于管控使物流受阻令客户芯片交付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多家企业反映,国内物流通路受阻,各地对车辆准入加严,跨省运输极其艰难,江浙沪都无法互通。运输成本大幅上升,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找车,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如矽典微指出,由于封控,公司在上海的仓库给客户发货变得不可能完成。目前还能从公司其他仓库为客户发货,随着管控加码,这部分也变得有风险。此外,由于管控,公司在采购研发物料方面也收到影响。收到外协工厂发货的周期变长,工作效率受很大影响。
芯原则补充说,由于海关清关,物流受限,各工厂进、出料的时间会拉长,生产效率稍受影响。忆芯也表示,如果按照原计划,部分从外高桥进口的芯片将会无法即时供应。因此公司根据预警做了预案,提前改变了进口货物的入关点,并通过其它地方的子公司中转、收货并出货。
李剑补充说,物流不通使进出上海的货物都无法运输。比如与客户之间收寄开发板、样品被阻断,公司运营的各种文件、文本、票据、合同也无法收寄。部分文件只能暂时签字发送扫描件,原件、盖章只能等疫情结束之后再补了,到时又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他说,上海市内尽管可以找跑腿、闪送等发一些文件,但是打赏的费用可能都超过物品本身的价值了。
对部分企业来说,可能在封控之前已经有部分产品库存,但是也不足以满足如此长时间的需求。天数智芯就表示,因为有提前备货,暂时没有太大的影响。随着封控持续,未来可能在生产和交付方面会存在影响,公司已经在积极联系并准备相应对策。
部门设计企业的制造和封测在上海之外的地区完成的,受影响则相对较小,但是也在观察随着封控持续是否会加大影响,将密切关注并积极应对。例如芯原表示,公司IP研发、交付以及芯片设计方面影响不大,相关量产产品涉及的代工厂都在运行;封测主要在JCET(江阴),SPIL(台湾,苏州),通富微电(苏州)等厂区完成,目前也正常运营。
有鉴于设计企业面临的上述种种困境,多家受访企业呼吁,尽快解决上海及周边地区物流阻塞,严防一刀切做法,以恢复原材料、芯片、文件等的运输,使各种物资配送保持顺畅,从而实现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经济稳定增长的双重保障。
好消息是,4月16日晚间,上海经信委公众号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指引》共五大项21条内容明确指出,各区政府和街镇、园区要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指导企业一企一策,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做好核酸检测点设置和提供检测服务,及时处理医废,并对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保障提供托底服务。这或许意味着此前众多受到疫情影响而停工停产的工业企业,有望从4月18日开始逐步复工复产。
不过从首批白名单企业来看,制造业将有望率先逐步恢复生产,对集成电路设计业来说,或许还要等待下一步的政府工作指引。
员工生活和身心健康都同样值得关注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长期化,众多的宅家工作者逐渐焦虑,如何做好员工关心服务工作,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有序推进,成为各大集成电路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大考验。
在本次调查中,部分受访企业反映员工因面临较大的生活、工作压力,因此除了关注提供员工物质福利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
在生活物资方面,多数企业都通过多方渠道集中采购,力所能及地为上海员工送去了防疫大礼包,包括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等,充分保障员工的日常生活。对于需要驻守公司的员工,也都为他们备齐并不断补充75%酒精、消毒液、洗手液、一次性手套、防护口罩等系列防疫物资;毛毯、睡袋、行军床、洗漱包、一次性生活用品、食物等生活物资。同时定期进行员工健康信息搜集,及时掌握每一位员工的健康状况及生活动态信息,协助有困难的同事解决工作及生活问题,尽量减轻疫情带来的影响。
图:部分集成电路企业抗疫大礼包一览
合见工软
芯翼
天数智芯
云途
安路
芯华章
爱集微
在员工身心关怀方面,例如矽典微在同舟共济的企业文化号召下,鼓励员工多关注社会责任活动,在做好防护安全的前提下,为社区献力加入到战疫号召中。同时开放多种员工沟通及互动渠道,例如每日运动打卡、创意菜品分享、智学云课堂等活动,缓解员工心理压力,时刻能感受到公司作为坚实后盾带来的安全感。
芯原在3月29日、4月7日向员工陆续发放两批爱心大礼包之余,推出了《逆商加油站——消除疫情负能量》线上课程,帮助员工积极面对挫折、摆脱困境、提升逆商、消除疫情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同时举行了一系列居家线上活动,通过健身打卡、K歌大赛和治愈作品推荐等多种活动形式,大大丰富了员工居家生活,有效缓解员工疫情封控期间的紧张情绪。
忆芯也在创始人、CEO沈飞亲自带队下在4月分发了两批暖心大礼包,同时举办了健康管理讲座,时刻关注员工居家办公的身体调节与心理健康,让大家都能放松身心,缓解疫情影响带来的身心压力。
不过一向吃得了苦的IC人也不乏乐天派。上述射频前端企业的受访人从3月中旬浦东封控即逆行赶到公司,为一线研发人员解决各种后顾之忧,用爱与担当凝聚起战疫力量。据他表示,驻守公司的同事们在办公室走廊里搭起一排简易床,将暂时不用的女厕所改成了临时沐浴房,下班之后还能在楼道里一起锻炼、找些娱乐活动消遣,苦中作乐。可能比我们‘关’在家里的同事还要稍微轻松一些,感觉像回到了大学宿舍。他笑道。
愿整个集成电路产业,整个上海同心合力,共克时艰,早日复工复产,回归正常生活!
5.因以成熟工艺为主的需求剧增,光刻胶库存跌至马奇诺防线以下
集微网消息,据韩国科技媒体ETnews报道,半导体光刻胶的供需进入紧急状态,库存量降到了马奇诺防线——3个月水平以下。这是因为以成熟工艺为主的需求剧增,但是供给却没有跟上。同时这也是未能摆脱依赖日本供应商的结果。
报道称,一些代工厂的光刻胶库存已减少到两个月的供应量,低于通常的三个月供应库存。如果光刻胶供应危机持续下去,市场担心由于库存不足,半导体生产将不可避免地中断。
供应困难加剧的产品主要是用于成熟工艺的光刻胶,包括从I-line到氟化氪(KrF)。虽然不像日本的出口限制对象——用于极紫外(EUV)等尖端工艺的光刻胶,但其市场占有率非常大,包括用于供不应求的8英寸晶圆产品曝光制程,以及3D NAND 闪存(KrF)。
这意味着光刻胶短缺不仅会影响代工行业,还会对存储器的生产构成影响。
报道指出,供应短缺主要是由于以信越化学为主的日本光刻胶制造商的产能限制。信越化学预测,即使启动其日本国内的新工厂,也不能满足目前的供应需求。
此外,日本光刻胶价格上涨也是一个风险因素。据韩国海关的进出口贸易统计,去年韩国从日本进口光刻胶的平均价格(每吨)比前年上涨16%以上。
(校对/Jenny)
6.麦肯锡:给半导体十年,成就一个万亿美元产业
集微网消息,据麦肯锡的研究,全球半导体行业未来十年将快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将发展为万亿美元产业。
负责为我们所依赖的技术制造重要部件的半导体行业在去年频登头条新闻,而这些头条并不全是好消息。供应短缺导致从汽车到电脑的生产出现瓶颈,并强调了小小的芯片对全球经济的顺利运作所起的关键作用。在许多领域,我们的世界是建立在半导体上的。未来十年,随着芯片需求不断上升,半导体制造和设计公司将受益于对市场走向以及推动长期需求因素的深入分析。
随着数字化对生活和商业的影响加速,半导体市场蓬勃发展,2021年销售额增长超过20%,约为6000亿美元。麦肯锡基于一系列宏观经济假设的分析表明,到2030年,该行业的年增长率可能为6%至8%。
其结果是什么?假设每年平均价格上涨约2%,并且由目前的波动恢复到供需平衡,那么十年后将形成万亿美元的产业。
在包括远程办公、人工智能发展和电动汽车需求飙升的大趋势下,制造商和设计师现在应该进行评估,确保自己处于获得回报的最佳位置。
深入到各个细分市场,预计大约70%的增长将由三个行业推动:汽车,计算和数据存储,以及无线通信。
增长最强劲的领域可能是汽车,在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等应用的推动下,需求会增长三倍。2021年,汽车行业仅占半导体需求的8%,而十年后,该数字会上涨为13%至15%。在此基础上,该领域在未来几年的行业扩张将升至多达20%。
分析显示,计算和数据存储市场将增长4%至6%,可能是由支持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应用的服务器需求推动的。同时,在无线通信领域,新兴市场从低端市场向中端市场转变的过程中,在5G增长的支持下,智能手机在行业扩张中的占比最大。
(校对/Aaron)
7.业内:IC设计公司可能会看到双重压力侵蚀利润的势头
集微网消息,据DIGITIMES报道,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台湾集成电路设计商的盈利势头可能会受到持续高企的代工成本和下游客户越来越多降价呼声的双重压力的制约。
台积电在其最近的投资者大会上强调,不会为了短期利润而鲁莽上调代工价格,也不会轻易降低报价以应对终端市场需求放缓。但如果需要,它不排除战略性报价上涨。
消息人士称,台积电的言论为未来代工行业的价格走势指明了方向,表明IC设计公司将继续看到代工成本在高位徘徊,几乎不会出现下滑,反而可能会进一步上涨。
另一方面,下游客户越来越不愿意接受IC供应商可能涨价,甚至在终端市场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要求IC供应商们降低报价,消息人士继续说道。
不过,消息人士强调,如台积电表示的那样,尽管宏观经济疲软,整体半导体需求仍持续增长,因此中国台湾IC设计商们仍有机会维持现有盈利能力,这取决于它们如何改善产品组合和调整业务策略。
消息人士称,至少PMIC及汽车MCU和TDDI的供应商仍将能够维持当前的盈利势头,甚至由于对此类芯片的持续强劲需求而实现更好的收益。
消息人士补充说,即使是音频、图像处理等领域的小型IC设计公司也在以更快的速度转向汽车应用,这表明汽车电子将成为它们新的利润护城河。
(校对/Aaron)
8.集微访谈第152期:折叠iPhone离我们有多远?
虽然这几年苹果发布的新iPhone总被科技爱好者们诟病越来越没新意了。但是无可否认的是,苹果总能带动业界一波又一波的创新。可即便iOS生态早就借助iPad进入大屏领域,苹果的折叠屏手机却还需要再等一等。本期受访人:海通国际董事总经理,蒲得宇。
0 留言